第五十二节 步兵的攻击力(第2/3页)

其实,大部分步兵部队的军长在确定进攻战线,或者是防线宽度的时候,都是以火炮数量为基础的。以此来计算的话,那么第三军如果展开进攻,以最密集的方式部署火炮的话,其进攻战线的宽度可以达到三十一里半,如果以最低密度部署火炮的话,那么进攻战线的宽度可以达到六十三里!当然,实战的时候,这样的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受到指挥条件的限制,进攻战线的宽度基本上都控制在十里左右,很少有超过十五里的,如果战场情况特殊的话,那么进攻宽度还要缩短很多。当然,适当的保留一支预备队,这是进攻获得胜利的另外一个关键因素,没有任何一名将军会将手里所有的兵力都放到进攻的前线上去,这简直就是在自取灭亡了。

毫无疑问的,从这一点上就能够看出来,第三军的战斗力有多强悍了。当然,卫平这个炮兵将领在实际指挥战斗的时候,还往往打破惯例。比如,在与莫卧儿帝国的战争中,第三军参加了数次大规模会战,卫平都是在见炮兵集中部署的,往往一个炮兵团的两百多门火炮(当时的编制),会被他集中部署在一块宽两到三里,纵深半里左右的阵地上,然后集中所有的炮火重点轰击敌人防线上的某一段,然后再用步兵进攻,达到迅速撕破敌人防线的目的。显然,在这种时候,第三军的火力简直是无法想像的,也大概只有他这样的炮兵将领才会用这样的战术吧。

在这次的大型战役中,第三军担任着一个很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在东线战场上摧毁奥斯曼帝国军队的防线,为接下来的大规模进攻打下基础。可以说,这才是整个战役中的重点,之前,明军攻占大马士革,贝鲁特,引诱安条克与摩苏尔的奥斯曼军队出战,这些其实都是前戏,是在为第三军创造机会。特别是摩苏尔守军的出击,让第三军获得了发动进攻的机会。

摩苏尔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这是一座位于两河流域上游高原上的城市,是奥斯曼帝国东部与南部地区的衔接点。这里也自然是奥斯曼帝国军队的防御要地。当时,部署在这里的奥斯曼帝国军队达到了二十万,其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作为东部战场的预备队,可以随时支援东部战场,另外一个则是控制南部战场。从奥斯曼帝国的军力部署上就看得出来,摩苏尔作为两大战区的兵力集结点,不但地理位置重要,而且部署在这里的军队更为重要。

朱祁钰率军攻占大马士革,就是要迫使驻扎在摩苏尔的奥斯曼军队南下,这样一来,东面战场上的奥斯曼军队就没有了预备队,显然,对于防御的一方来说,如果没有了预备队的话,那么防线就将变得非常的脆弱!

也就在幼发拉底河畔的战斗快要结束的时候,卫平收到了消息,第三军的进攻开始了。这次,首先发威的仍然是第三军的火炮。

当时,第三军是秘密进入了白羊王国狮头军与鹰头军的阵地的,而且第三军的火炮也是夹杂在作战物资中运送到前线上去的,当然那些作战物资中,绝大部分都是炮弹。整个秘密部署工作就花了五日的时间,而第三军的官兵在正式进攻之前,穿的都是白羊王国军人的军服,不过,在进攻开始之前,他们全都换上了明军的军服。

阿贾尼国王(已经正式登基了)以及侯赛因亲王(在阿贾尼担任国王的时候,侯赛因与穆拉图都是亲王,当然,换位之后,这个称呼也将改变)被卫平邀请到了前线,观摩第三军的进攻行动。如果说,两人之前已经认识到了明帝国骑兵部队在快速突击作战中的厉害的话,那么这次,他们彻底的领会到了明军的火力到底有多强大。

当大地开始震动,如同闷雷般的轰鸣声不断的传来,铺天盖地的炮弹飞向了奥斯曼军队的防线,炮弹爆炸后产生的浓烟几乎完全笼罩了敌人的阵地时,两人的表情都完全变了。他们曾经见过第五军的炮兵团作战时的情景,显然,这根本就无法与第三军的炮击相提并论。短短两刻钟的时间,六个炮兵团的一千多门火炮就打出了数万发炮弹,几乎用炮弹将整个奥斯曼军队的防御阵地犁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