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日不落帝国(第2/3页)

当时,这些附属国在明帝国的眼里,其实就是倾销工业产品的市场,以及廉价的原料产地而已。相对而言,为了维护明帝国的利益,明帝国的海外领地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而明帝国的海外领地主要分成了三类。一是占领区,比如当时明帝国在帖木尔帝国的占领区,其他国家割让给明帝国的地区等。二是租界,比如明帝国从锡兰王国租用的亭可马里军港,科兰巴军港等。三是主权属于明帝国的海外领地,比如东洋与大东洋上那些新发现的岛屿,顾成林在大西洋上占领的岛屿等等。

为了有效的管理海外领地,朱祁钰正式确定了“总督”——这个专门负责为帝国管理海外领地的职务。

帝国的第一位总督是杨洪,朱祁钰是在西征的时候设置的帖木尔帝国总督府的,而当时杨洪所担任的总督还只是个临时职务。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讲,总督本身其实不属于内阁政府管理,因为内阁政府的职权范围是管理帝国内务,而涉外机构就只有外交部,而总督所管理的地区不属于其他国家的领土,因此也不存在与外交部打交道的可能。因此,总督本身其实是一个很特殊的行政职务,总督是直接向皇帝负责的,而且,名义上,明帝国的海外领地都是属于皇帝的私人土地(这一点,在帝国宪法中就已经说明了,除非皇帝把这些领地赠送出去,不然,所有的海外领地都是属于皇帝的),而管理这些土地的总督实际上应该是皇帝聘用的私人管家而已。因此,总督本身也不于内阁政府发生关系。

可以说,总督本身是一个特殊时期的特殊角色,这是殖民地时代的象征。不过,总督的重要性却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以当时的通信水平来讲,如果帝国的所有海外领地都要由政府来管理的话,那么毫无疑问的,帝国政府将变得更为臃肿。不说别的,光是保证帝国政府与各个海外领地的联系,这都需要耗费不少的人力。因此,在通信能力受到了限制的情况之下,唯一的办法,就是设置并行的,而且相对独立的小政府。而总督,以及总督府本身扮演的就是这个角色。

总督在地位上其实与内阁总理大臣是同等的(实际上差多了),而且总督府本身就是一个小的政府,后来,很多总督府都有着非常完善的机构,简直就不比一个国家的政府差。唯一的差别是,帝国内阁政府管理的是全帝国,而这些总督府管理的仅仅是某一地区的帝国海外领地而已。当然,总督是由皇帝任命的,而且直接向皇帝负责,因此,在帝国的海外领地,可以说,总督的权力已经大到了令人难以想像的地步。比如杨洪当时就有权处理当地事务,甚至可以在特殊情况下决定是否罢免他所管辖区域内的王国的国王,是否派遣军队出征别的国家等等。另外,海外领地的税收,官员的任免,军队的调动,这些都是由总督直接决定的,因此,总督实际上就是一个小王国,甚至是众多小王国的太上王了!其权力已经凌驾于众多附属国国王之上了!

显然,总督的权力如果太大,而且不受到约束的话,那灾难只是迟早的事情。当时,帝国政府还有议会,以及帝国的司法机构,民间百姓的监督。但是这些总督却几乎不受到任何力量的约束与监督,毕竟,皇帝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地区,而当设置的总督越来越多的时候,皇帝就更不可能保证能够监督每一个总督的行为了。为此,朱祁钰必须要为这些总督上一道枷锁,而他想到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将总督直接设置成为帝国内阁政府下的一些官员,并且在帝国政府中设置新的部门,由帝国政府来管理这些总督。当然,这个部门也是向皇帝负责的,因此,皇帝对总督的管理并没有改变,反而得到了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