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节 蒙罗维亚的教训(第2/3页)

这个防御思想是没有错的,毕竟任何一场战争都有代价的多少,如果代价太大的话,那么进攻的意义就不大了。法兰西王国的将军也看出了明军的弱点。这次明帝国远征军在每一场战役中都在尽量的控制伤亡,比如在阿克拉,如果明军强攻的话,那么守军是没有半点还手之力的。不过,明军并没有强攻,反而是通过威胁,最终迫使阿克拉的守军投降,不费一枪一弹就占领了阿克拉。而这背后的原因就是,明军必须要控制住伤亡,不然,他们的远征行动就将失败!

法兰西王国的将军还算是有点头脑,不过,他却忽视了一点,那就是,他没有把握住这次明军统帅的真正意图。他所分析的,仅仅是明军在短期时间内的战术行动,而没有能够从全局进行分析,如果他从全局进行分析的话,就会很快搞清楚了,明军虽然害怕伤亡,准确的说,是明帝国远征军的统帅将控制伤亡作为了保证胜利的基础。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也许,一场大规模的地面战役,以及多流一点鲜血,反而能够起到更好的作用!

顾成林所想到的,就是这一点。如果一味的控制伤亡,这会使明军显得软弱。那么,要让欧罗巴人都知道明军绝不会害怕伤亡的话,就必须要用一场大规模的地面战役来证明。蒙罗维亚就是顾成林选择的战场,而且他也知道,这里的法兰西军队是不可能轻易投降的,那就正好,反正顾成林也没有想过要他们轻易的投降!

在舰队到达的当天下午,针对蒙罗维亚的炮击就开始了。与每一次进攻港口的炮击一样,舰队首先摧毁的目标就是那些负责保护港口的炮塔。不过,光是对付这些炮塔,负责炮击任务的十艘战列舰就花掉了整整三天的时间。

蒙罗维亚港的地形很独特。港口就如同一个巨大的葫芦一样,出口处很狭窄,而且两岸都有地势比较高的山丘。显然,这是一座易守难攻的港口。如果舰队从外海发动攻击的话,就很容易遭到两岸炮塔的攻击。同时,因为出口处很狭窄,所以明军舰队只能动用很少的战舰,在狭窄的海面上小心前进,一个个的摧毁这些炮塔,而不可能让舰队一涌而上,这样,只能让舰队进入到敌人火炮的打击范围之内,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顾成林只派了十艘战列舰组成的编队去轰击港口外围的这些炮塔。炮击过程虽然激烈,不过效果却并不是很好。每次,舰队只能对两岸附近的几座炮塔进行炮击,而法兰西王国的军队在蒙罗维亚已经建设了十多年,他们在这里部署的火炮足足超过了三百门!还好,这些火炮中,大部分都很落后了,不但笨重,而且射程近,还只能发射实心炮弹,这远远没有法兰西战舰上所用的火炮先进。

炮击的三日中,法兰西王国的军队也做了顽强的抵抗,他们甚至想把一部分轻型火炮运送到海滩上,在近距离对明军战舰进行还击。不过,这一冲动的行为最终只是让法兰西军队损失了数十门火炮与几百名军人,炮击舰队的指挥官正是龙四海,他可不会给敌人任何一点机会。

也就在炮击的这三日中,萧涯离率领的陆战队到达了港口外围,并且立即切断了港口与外界联系的两条道路,接着,陆战第一军的两个步兵师迅速的包围了港口。在部署好了自己的炮兵阵地之后,陆战队的官兵开始全力修建围困整座港口的壕沟,按照顾成林的要求,陆战队的首要任务是包围蒙罗维亚,次要任务才是协同舰队攻打蒙罗维亚。

明帝国陆战队的到达,其实已经让蒙罗维亚的法兰西军人绝望了。明军舰队在海上是无法战胜的,同样的,伴随明军舰队作战的明帝国陆战队在地面上也是没有任何一个欧罗巴国家的地面部队能够战胜的。当时,欧罗巴国家还没有陆战队的这个概率,在建立殖民地的时候,他们虽然遇到了土著人的顽强抵抗,不过,欧罗巴国家都是直接调动陆军部队,或者是让战舰上的水兵上岸,临时充当地面部队作战的。而英格兰建立了第一支陆战队的时候,已经是几十年之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