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节 联合舰队的覆灭(第2/4页)

数百年来,除与保护本国的造船工业,并且保护建造战舰的技术,明帝国除了在狮城的樟宜港建造了一座海军造船厂之外,在其他的所有海外领地,以及海外的海军基地都最多只有修船厂,而没有造船厂。也就是说,明帝国的所有战舰基本上都是在国内建造的,而这些新建造的战舰需要长途跋涉,航行数万里才能到达大西洋。显然,这种漫长的海上航行给明帝国海军带来了巨大的麻烦。而最直接的麻烦就是,在前线作战的任何一支舰队,如果出现了重大损失的话,都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迅速的补充,特别在电报出现之前,光是一泛一往,就需要一年多的时间,在算上后方组织新舰队的时间,至少都要两年的时间才能将新的舰队派到前线战区去。

这个问题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从顾成林开始,数百年来,帝国的每一个优秀将领都会在作战的时候尽量的保存舰队的实力,甚至很多时候,为了保存舰队的战斗力,不惜做出让步,避免与敌人作战。当然,能否保存舰队实力,这本身就是考核海军将领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要做到这一点,那么,就必须要充分的利用起战场上的每一种优势,而这就自然让明军将领在作战的时候,首先考虑防御战术,然后才会考虑是否通过进攻来达到目的。在很多情况下,很多将领甚至会在确定无法通过防御来达到作战目的的情况下,干脆利落的放弃作战行动,以保存舰队!

可以说,这一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明帝国海军舰队在数百年内的基本作战思想。当然,顾成林是这一作战思想的首创人,同时也是数百年来,将防御性战术的威力发挥到极限的唯一的一名明帝国海军将领。可以说,正是他创建了这一整套的战术思想,虽然他没有如同后来的那些将军一样,通过传记,或者是其他的什么方式,将自己的战术思想体系整理成文,然后以著作的形式发表出来。不过,他却用大量的实际战例在教导着后人。可以说,顾成林所建立起来的海战思想,在他之后的数百年里,不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明帝国海军将领,同时也对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海军将领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在很多时候,研究顾成林所指挥的战斗,以及总结他的战术思想,甚至成为了海军中的圣言!

这次,顾成林所采用的正是非常典型的防御战术。他准确的把握住了敌人的意图,并且利用敌人的战役目的,迫使敌人进攻,然后通过防御来击溃敌人。当然,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采取这样的战术了,而这也绝不是他第一次利用了敌人的战役意图来达到自己的战役目的。不过,这却是一次非常典型的海战。

在双方进入了目视距离之后,欧罗巴联合舰队就开始转向了。至少,法兰西等国的海军将领是白痴,他们一看到在北面排好了战列线,严阵以待的明军舰队之后,立即就放弃了进攻的想法,并且开始让舰队转向,准备通过走切角线的方式,来逼近明帝国舰队,这样,联合舰队也能够在形成战列线之后与明帝国舰队交战。而这次,联合舰队是向左转向的。

顾成林也立即下令舰队加速,在外海挡住欧罗巴舰队的航向。当然,这一行动的根本目的就是不让欧罗巴舰队在明帝国舰队的前面完成转向,要让欧罗巴舰队一直处于明帝国舰队的中心垂线上,这样就能保证在战斗开始的时候,能够集中位于战列线中部的战列舰上的主要火力打击敌人。当然,双方当时都是在向西航行,两支舰队的指挥官多没有选择向东航行,因为他们都知道,如果被敌人逼到了海岸线附近的话,那就将让舰队失去灵活性,将战场的主动权交给敌人,让自己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