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节 乘胜追击(第2/3页)

在这种情况之下,西班牙舰队的处境确实很尴尬。如果转为战斗队形的话,那在他们形成有效的还击火力之前,必然要遭受非常巨大的损失,甚至可以说是毁灭性的,至少,西班牙舰队的司令官绝不敢怀疑明军舰队的炮火力量。只要明军舰队集中火力,不要一个时辰,他这支舰队绝对得完蛋!他只有选择突围,而且,当时舰队是向东北方向突围,南风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而明军舰队的航向是从东南向西北,在明军舰队不降风帆的情况之下,必然会被逐渐吹离战场,如果降下风帆的话,就会使本来就不太灵活的战列舰变得更为笨重,根本无法进行有效的拦截!

这也是顾成林为难的选择,此时决定战场情况的已经不再是火力的密度,以及炮击的准确性了,而是一种与炮战没有太多关系的决定,那就是,继续保持满帆航行,还是降下风帆,让舰队停下来。结果,顾成林选择了后者,他必须要让战舰保持一定的速度,这样,才能够方便的追击西班牙舰队,达到他的作战目的,而且顾成林本人也不太愿意与西班牙舰队进行决战,他没有必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结果,十艘战舰逐渐偏离了战场,将南面的航道给让了出来。而当西班牙舰队完成了转向,并且开始突围的时候,顾成林也下令舰队向东转向,准备绕过来,再对西班牙舰队进行一轮炮击。

这一决定最后让西班牙舰队死里逃生。虽然,在此之前的近半个时辰的猛烈炮击中,已经有至少十五艘战舰被摧毁,可处于舰队后方的数艘小型战舰仍然能够保持全速航行。当这些战舰在突破了明军舰队的封锁线之后,立即转为向北航行,借助强劲的南风,迅速的脱离了战场。

此时,战列舰的缺点暴露了出来,虽然“皇帝”号也顺着风向转变了航向,并且有机会与西班牙的突围战舰保持平行航行的姿态,不过结果,战列舰笨重的舰体根本无法跟上小型战舰的速度,当十艘战舰完成了转向的时候,已经有五艘西班牙的小型战舰脱离了战场,快速消失在了呼啸的南风之中。而这时候,处于舰队前面的“皇帝”号仅仅来得及打出几轮齐射,而且因为西班牙战舰是侧向通过的,很多炮手根本就来不及调整瞄准线,结果,几乎所有的炮弹都打空了,根本就没有命中那些轻巧灵活的战舰。

“全速追击,发信号,让护卫舰编队开始追击!”顾成林早就料到了这一点,他也没有想过要全歼西班牙舰队。当然,战果还是比他预料的要大得多,西班牙舰队的三十多艘战舰,最后只有五艘小型战舰逃了出去,而这其中,就有一艘小型战舰上载着西班牙的总督与舰队司令官,这两人是在他们的旗舰被“皇帝”号的猛烈炮火摧毁之后,仓皇间逃到附近的一艘小型战舰上的,并且在没有挂出帅旗的情况下就突围了,他们恐怕也不敢挂起帅旗吧。

一直在战场东面待命的十多艘护卫舰首先追了上去。当时,这些护卫舰可以说是明帝国海军中航行速度最快的战舰了。在建造这些护卫舰的时候,明帝国的造船工程师吸取了大量西方战舰的设计优点,比如,在舰底涂三层漆,以避免海里的生物覆着在舰底。另外,这些战舰只要进港,都会想办法清除掉舰体上的海生物。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采用了西方国家的一些横帆技术,加大了风帆的面积,并且采用了更能提高航行速度的船型。当然,这些技术,在明帝国以前的战舰上是很少见到的。不过,真要比速度,欧罗巴,特别是荷兰人的战舰还是最快的,西班牙的战舰也不算慢,特别是荷兰人与西班牙人的小型战舰,曾经被明军称做逃跑的最佳工具!

这次,这几艘小型战舰还真成了逃跑的最佳工具。追击行动开始的时候,明军护卫舰编队距离只有大概二十里左右,不过一天之后,那几艘西班牙战舰就消失在了海平面以下,显然,这两种战舰在速度上的差距仍然很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