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节 纵火焚城(第2/3页)

也就是在第五军分头出发,准备向敌人发动进攻的时候,五万查尔迪兰的守军离开了这座要塞城市,护送着一批补给物资赶往了穆罕默德二世的驻地。这一个晚上,注定将是一个不平静的夜晚,是一个让死神纵横人间的夜晚!

上半夜的时候,在查尔迪兰的守军还没有赶到穆罕默德二世的营地时,高瞻与张远两人率领的两个骑兵师就已经到达了这座营地附近。准确的说,这是一片营地。为了防止遭到突然袭击,奥斯曼军人将营地分成了好几个,最中间的自然是穆罕默德二世的营地,而外围的则是一些规模比较小的营地,这样不但能够加强防御,而且在遭到突然袭击时,也不至于使所有的部队都陷入混乱之中。

张远与高瞻略微一商量,两支部队就分头行动,张远率领第二师又西南方向进攻,而高瞻则率领第一师由东南方向进攻。而在进攻之前,两军官兵都准备了一些纵火材料,在这类夜袭中,火攻的威力远远的超过了其他任何一种兵器,大火就足以让敌人遭受到惨痛的损失了!

当战斗打响的时候,首先遭到攻击的两座营地立即陷入了混乱之中。这两座营地里都有几千名奥斯曼帝国的官兵,虽然他们也组织了抵抗,不过面对上万骑兵的集体进攻,这些奥斯曼军人的抵抗是没有多少意义的。

当两坐营地被大火笼罩着的时候,明军骑兵已经开始向周围的其他营地发动进攻了。而奥斯曼军队的营地布置方式救了很多军人的命,他们也在这一时间内组织起了防御。结果,两个骑兵师的进攻并不是很顺利,到后来,甚至不得不依靠马枪作战,突击行动几乎没有任何意义。

很快,两个骑兵师会合到一处,开始进行强攻。虽然没有火炮的支持,不过骑兵手里的马枪可不是吃素的,而且他们还有大量的手榴弹。就算奥斯曼军队也有火枪,不过性能上的差距让他们根本就占不到一点便宜。夜间的战斗本身就很难分辨敌我,更难以对军队进行控制。可以说,夜战本身就是在考验军队的素质与纪律,只有纪律最好的军队才能在夜战中占据上风!

不管怎么说,两万多人的进攻是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打垮十万敌人的,虽然明军已经给奥斯曼军队制造了巨大的伤亡,头半个时辰的战斗,就至少歼灭了两万名敌人,可是战斗打到后面,就更为艰难了。

也就在这个时候,杨天奉率领的其他部队已经杀到了查尔迪兰城外,这次,杨天奉没有找到奇袭的机会,不过,他并不担心,他有足够的信心打下这座城市。在行军的时候,杨天奉就与古定商讨了攻城的方案,两人最后都认为,如果没有办法奇袭,只能强攻的话,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在炮击的同时,让工兵进行爆破,用最快的办法炸垮一段城墙,或者是炸开城门,然后骑兵杀进城内,就能迅速的干掉守军!

第五军也确实是这么做的。在赶到查尔迪兰城外的时候,守军已经全部退回了城内,而且关上了城门。不过,奥斯曼帝国的统帅从来就没有想到,明军会这么快就杀到城外,所以这座堡垒型城市其实并不坚固,至少,奥斯曼军队没有准备什么变态的防御办法,连城墙都没有加固。而没有加固的城墙,是挡不住明军的炮击的!

炮兵团只用了不到两刻钟的时间进行准备,随后炮击就开始了。因为这已经是杨天奉计划的最后一场大规模战斗,所以炮兵团的炮手根本就没有在乎弹药的消耗,反正打不完的弹药带回去也是件麻烦事,把弹药打光了,那还轻松得多,至于这些弹药的价值,炮手们可不会考虑,而且军队的条例中也没有让他们考虑这个问题。

在炮兵压制住了城墙上的敌人后,两千多徒步作战的骑兵就发动了进攻。这两千多人都顶着简易的盾牌。这些盾牌很大,都是用木板临时拼接而成的,需要五名军人才能抗得起来。而每面盾牌至少能够保护八个人。在这两千多名官兵中,就有上百个工兵,他们每人都带着一个重十斤的炸药包。部队在炮火的掩护下推进到南城门外的时候,这一百多个工兵迅速的将他们带着的炸药包堆在了城门外。接着,他们又在其他官兵的掩护下撤了回来。当然,他们没有准备导火索,也不需要导火索来引爆这些炸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