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节 收尾(第2/3页)

莫卧儿帝国本身就是一个外来民族所建立起来的帝国,其占国内统治阶层的突厥—蒙古人后裔只有其国民人口的一成不到,甚至更少。而莫卧儿帝国大部分的国民其实都是被征服者,而对于这些被征服者来说,换一个统治者,对他们又有多大的影响呢?更何况,明帝国采取的是民族解放政策,是把统治权交给各个土邦,王国,而不是由明帝国来代替莫卧儿帝国统治这一地区。显然,在这种民族结构的国家中,就算其帝国再为庞大,在遇到外来压力的时候,恐怕就难以支撑多久了。

影响到这场战争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理与天气。当然,不管是任何时代的战争,都要受到地理与天气因素的影响。莫卧儿帝国的地理条件虽然复杂,不过并无多少天然障碍,比如帖木尔帝国北面的大漠。显然,这对明军的进攻是极为有利的,当年明军经营西北地区,花了近十年的时间,才在大漠中击败了帖木尔帝国的骑兵,并且建立起了继续进攻的据点。而在莫卧儿帝国,因为有着大量的城市,现成的道路系统,明军几乎不需要为进攻而建立据点。而次大陆上温暖的气候,让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极高,即使是在战乱年代,也很少出现饥荒的问题。显然,这也是明军迅速获胜的一个重要原因,要知道,当年东征时,明军在日本就遇到了严重的饥荒问题!

可以说,莫卧儿帝国的失败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不过最终的结果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就算阿巴克能够再把战争拖上一年半载的,结果仍然逃避不了灭亡。明帝国凭借着强大的国力,要获得胜利,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以及到底会在这场战争中付出多大代价的问题而已。只要明帝国有足够的决心,那么就没有任何因素可以让明帝国失败!

朱祁钰带着这个不算圆满的结果先返回了苏拉特,随后赶到了孟买。不过,朱祁钰并没有在孟买停留多久,只是视察了一下当地的情况,并且去慰问了明军的伤员之后,他就赶到了果阿去。按照新修订的西洋地区战略部署,果阿是明帝国设在西洋的五大据点之一(另外的四个据点是:白古城,亭可马里,科兰巴以及古里),今后这里也将是明帝国的领土,而政府派来的官员已经在路上了。

朱文正此时也正在果阿处理善后的事情。在皇帝同意将果阿设置为明军的据点之后,朱文正就在这里设置了一个临时性质的政府机构,在政府派遣的官员到达之前,这个临时的政府机构将代替帝国政府处理所有与西洋国家的事务。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了明帝国与西洋各国签署同盟条约的事情。

朱祁钰赶到果阿的目的,就是要来参加签署同盟条约的大会。他不需要去给条约签字,毕竟这是政府的事情,应该由政府官员来做。不过,为了表示对希望各个王国的尊重,特别是让那些新投靠了明帝国的王国的国王感受到帝国皇帝的恩宠,朱祁钰出席大会是很有必要的。

朱祁钰到果阿还有一件事情,即为新建的帝国海军基地奠基。西洋是今后明帝国远征军出发的大本营,为了缩短今后远征的路途,朱祁钰已经决定要在西洋建设几座主要的海军基地。而今后远征的主力就是远洋舰队,要让西洋地区成为帝国海军舰队的内湖,就必须要在这里建立起足够强大的后勤保障设施,包括维修战舰的船坞,供大量战舰停靠的港口,码头,以及供远征部队驻扎的军营。这其中,果阿港就是明帝国海军在西洋地区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其地位丝毫不在科兰巴之下。

从地理条件,以及设施的条件上讲,白古城,科兰巴,亭可马里这些港口都要比果阿更优秀一点,作为海军基地也更好一些。不过,这些地方毕竟都是其他国家的领土,而且白古城,科兰巴城还是其他国家的首都。相反,果阿的条件是差了一些,如果港口不扩建的话,就最多只能容纳一百多艘战舰,而且要接纳这么多战舰,还需要在港口附近修建大量的军营,这些都需要巨大的投入,不过,果阿已经成为了明帝国的领土,所以在这里的投资是长期的,今后就算西洋地区的王国要造反,那么明帝国的军队也能以果阿为基地,前去镇压,或者是据守,等待援军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