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节 大战略(第3/4页)

“还有,我们这次是在自己所不熟悉的地区作战,地形情况,战区居民的情况,这些我们都不了解,如果孤军深入的话,恐怕难以持久!”谢正卿也提出了疑问,“更重要的是,如果哈烈是敌人最重要的城市,西路偏锋肯定会在这里受到强大的阻击,到时候能不能及时的关上大门,我们根本没有把握!”

两人的怀疑都是有道理的,这不是北伐战争。北伐时,明帝国对蒙古草原以及大漠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至少在此之前,成祖就已经五次北伐,打到了蒙古腹地。而这次,明军是在一块完全陌生的土地上作战,所获得的情报非常有限,这么长距离的突击,大范围的迂回,都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如果最后导致孤军深入的局面出现,不仅仅是在拿帝国军人的生命冒险,而且是在拿整场战争的胜败冒险!

“陛下,我认为,最稳妥的战术还是稳步推进,就算这会拖延战争时间,不过我们完全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冒险!”杨洪也站在陈豫他们那边。

接着,其他将领也纷纷发表意见,大部分人都反对卫广的冒险计划,不过也有少数人支持卫广,特别是那伙蒙古将领,更是认为卫广的计划有很大的成功可能。朱祁钰则一直保持着沉默,并且在迅速的思考着。而最终决定作战计划的当然是最高统帅,而不是各军的将领。

“看来,朕得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了。”朱祁钰最后开口了,“卫广,如果由你来指挥西路偏锋的话,你需要多少兵力?”

“蒙古军团就足够了,另外需要一个月的作战物资,每人配备两匹马!”卫广的态度非常坚定,就算大部分人都反对他,他仍然有足够的信心。

“那么,要完成迂回的话,需要多少时间?”

“最快十日,最慢十五日。末将敢立军令状,如果……”

朱祁钰压了压手,说道:“立军令状是没有必要的,如果失败了,你也不会回来见朕的,而且一纸军令状根本就无法代替十多万军人的性命。”

卫广苦笑了一下,显然,皇帝更实在了,如果是在当年北伐的时候,他如果提出立军令状的话,恐怕皇帝就将采纳他的计划。

“你仔细看着,”朱祁钰拿起了长木棍,对着沙盘讲出了他的想法,“向西迂回,这是个不错的战术,不过,我们在确定最后目标时,没有必要订得那么死。当然,首要目标是能够突破哈烈附近的敌人防线,进入到其南部的山区,控制山区通道,将北面的敌人堵住,防止他们南逃。不过,这个计划的风险很大,而且打起来损失也不会很小。所以,我们应该稍微改变一下。在向西迂回成功之后,西路偏锋如果从哈烈与撒马尔罕之间穿过,直接从南面进攻撒马尔罕的话,那么战役规模就将缩小很多,控制起来也更容易,成功的可能性就大了很多。以我们现在的兵力来看,通过一场战役打下撒马尔罕不是难事,不过要打下哈烈,却有点勉强。所以,朕的想法是,第一场战役的目标是占领撒马尔罕,只要我们控制了这座城市,就可以将道路修到这里来,下一步再攻打哈烈,这样就自然容易得多了!”

“如果这样的话,那我有十足的把握迂回成功,然后配合北面的主力军团进攻撒马尔罕!”

朱祁钰微微点了下头,说道:“西路偏锋在迂回的时候,北面的主力军团骑兵分成两部分,其中杨洪的西北军团从西面进攻,战线可以适当拉宽一点,最好是能够把咸海东面的敌人吸引过来,然后与祖百龄留在五号据点的步兵配合,先转身吃掉这股敌人,然后再向南突击,向敌人设在火站河防线的西部施加压力,包抄其左翼,杨洪,有问题吗?”

杨洪摇了摇头,十多万人打五万人,还有一个步兵军的配合,如果哈有问题的话,那他就太逊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