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节 烧津鏖战(第2/3页)

这也是杨天奉成名的一战,虽然在东征时,杨天奉就有过惊人的表现,特别是在今市城外,他以第四军一名普通的侦察骑兵军官的身份,率领第四军的残余部队,抵挡住了东军的猛烈进攻,并且在后来的反击中,差点就要了上杉谦信的命,最后还率领数百伤兵奋力杀出东军的包围圈,回到了今市城。这些都已经让杨天奉的勇猛被广为传诵。不过,这也仅仅是其勇猛的一面,而在新的战争方式下,将领的勇猛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而真正能够证明一名将军价值的是其头脑,在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作战的能力!

富士—静冈之战,就证明了杨天奉的头脑。也许,仅仅用头脑灵活来形容都是不够的,当时在明军将领,特别是在骑兵将领中,能有如此才能的将军确实非常少。之前的邓茂算是一个,陈豫也有所表现。不过,邓茂早亡,而陈豫更多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只是勇猛与野蛮,而不是精明。显然,杨天奉是第一个用脑袋打仗的骑兵将军,而且也是明帝国年轻的陆军将领中,最为让朱祁钰所重视的一个了!

后来,有很多人研究富士—静冈战役。当明军大规模使用火器,特别是在火炮小型化,轻型化,能够大规模的在战场上使用,并且能够在野战中配合步兵作战之后,有很多人提出了“骑兵无用论”。特别是在北伐之后,一些年轻军官根据蒙古骑兵的惨败判断,骑兵已经无法在战场上生存下去了,所以骑兵迟早要退出战争。在后来的东征,以及杨洪的西征中,证明骑兵的地位是无法被替代的,不过仍然有很多人认为,步兵,以及骑马作战的步兵仍然能够比骑兵更有效的击败敌人。显然,这是历史上三次“骑兵无用论”的第一次。通过这场战斗,杨天奉已经用结果告诉了所有那些支持“骑兵无用论”的人,骑兵不但有用,而且还仍然是战场上的主力,只要将骑兵的能力发挥出来,那么骑兵仍然将是一支强大的军队,甚至将是决定战场胜负的军队!

第五军在静冈休整的时候,运输船队也赶了过来,将作战物资,主要是供骑兵使用的短铳子弹,新的战刀等武器弹药送了过来。押送粮草的部队则留在了富士,静冈城内叛军囤积的粮草足够第五军用上几个月了,根本就不需要从后方运送粮草过来。这时候,杨天奉也接到了皇帝的命令,他才没有让船队将多余的粮草运走,这些粮草后来都供给了朱祁钰的主力兵团使用。

此时,杨天奉面临着两个选择。他要么留在静冈等待中路主力军团到达,要么就继续前进,在中路主力军团到达之前打到叛军后方去。在这个选择上,杨天奉没有犹豫,如果第五军停下来的话,那么今后恐怕就没有多少供他们发挥的机会了,而且第五军再没有机会成为战场上的主力,最多只是给第十军这类的步兵军当配角。第二个选择是进军路线,是沿着海岸线继续推进,还是沿着内陆通道直接向西进攻?最后,杨天奉选择了前者,他的奇袭方法用一次就已经算多的了,今后要想再用同样的办法对付叛军,获胜的希望并不大。而要想赶在主力军团到达之前获得更多的战功,那就必须要有海军的支援,至少要让运输船队为进攻部队提供后勤支援!

杨天奉选择的下一个目标是静冈南面的烧津。这是一个中等规模的海港城市,大概有五万多居民,另外有约两万叛军防守。因为烧津的港口并不大,而且这里一直不是叛军守卫的主要地方,所以之前袁晨皓的舰队并没有袭击烧津。而杨天奉要向沿着海岸线继续挺进的话,就必须要打下烧津!

在第五军到达烧津城外的时候,叛军已经组织好了防御工作,而当时东洋舰队还在大阪湾活动,没有赶到这边来,所以第五军不可能得到海军舰队的配合,无法像第十一军那样,直接从海港方向进攻,只能硬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