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节 东军的态度(第3/3页)

“那么,我们就要获取足够的胜利。”

朱祁钰点了点头。“这些,都要全方位考虑,而最终能否获得绝对的军事胜利,问题不在敌人身上,而是在我们自己身上。只要我们能够承受住巨大的战争伤亡,帝国的国力能够支撑起这场消耗巨大的战争的话,那我们就绝对会获得胜利。不过,帝国有能力支撑起这场战争吗?”

两人都苦笑了起来,东征最后半途收场,就是因为战争的伤亡,以及消耗过大,帝国军队无法承受伤亡,国力也无法继续支撑下去,才不得不通过政治的手段来结束战争。可以说,东征日本,帝国只获得了一半的胜利,而对于进攻的一方来说,这就是失败,至少,日本现在的局面就已经证明了东征是一次失败的战争。

“好了,现在说这些都没有多少用,如果不发生意外的话,于谦派来的政府官员最近几日就将到达江户,日本天皇也会很快到江户来的,等到第四集团军到达日本之后,我们再考虑更大规模的作战行动。”朱祁钰在沙盘旁边的把手上敲了几下,“现在,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是,我们要稳定住江户地区的局面,并且在立川挡住日寇的进攻。如果有可能的话,要搞清楚东军的态度。”

“陛下,指挥立川防御战的事情就由我来负责吧,毕竟我只是一名军人,对政治方面并不太了解。”

朱祁钰看了胡沱一眼,笑着点了点头。胡沱一直是名稳重的将领,虽然他成名的时间比较晚,不过他的性格决定了他的行为方式。如果说胡沱一点都不通政治的话,那是绝对不可能的,至少在之前的作战行动中,胡沱表现出了能够充分理解皇帝的战争意图的能力,这也是一种政治能力。不过,胡沱却理智的将自己划到了军事将领的范围之内,尽量避免与政治有关的事情,这是他非常聪明的决定。

两日后,终于有了一件好事。军医在给梁岳做了数次手术之后,梁岳伤势稳定住了,只需要再休息一段时间就能痊愈,当然,在这期间要避免一切剧烈运动,甚至只能卧床休息。而梁岳也醒了过来,朱祁钰在去看望他的时候,以皇帝的身份下了命令,让十名侍卫照顾梁岳,并且禁止梁岳做一切违背医嘱的事情。

又过了几天,于谦派来的官员,以及从汉城出发回国的日本天皇一起搭乘运送军火弹药的船队到达了江户。朱祁钰很隆重的迎接了日本天皇,并且将原本是江户王的一部分王宫划了出来,让日本天皇暂时居住。随后日本天皇宣布江户为陪都,并且给江户改名。最后,由朱祁钰给江户重新定名为“东京”。这也正是东京这个名字的来历。

在安顿好了日本天皇之后,朱祁钰将江户王朱祁镇临时遣送到了琉球王国去。这是朱祁钰的个人行动,他确实不想看到这个曾经让他几乎失去了所有的“哥哥”在自己身边。当然,朱祁镇也几乎被帝国官兵给遗忘了。

安排好这些事情之后,朱祁镇以日本天皇的名义,向当时日本各地所有权势的贵族发去了诏书,要这些地方贵族协助天皇平定叛乱。同时,日本天皇正式委托明军入日平定叛乱。这些,都只是为了让明军的军事行动有一个正当的理由,同时通过天皇的号召力,削弱叛军的影响,拉拢一切可以拉拢的地方势力。

完成了这些事情之后,时间已经过了十多日。也就在朱祁钰焦急的期盼着第四集团军到达的时候,东军方面终于有了动作,如同朱祁钰最好的设想一样,上杉谦信在接到了天皇的诏书之后,带着一百多名随从来到了东京,面见天皇。当然,也是与朱祁钰商讨东军在这场战争中的地位,以及东军可以在战争中获得什么样的好处。

这些变化都在直接影响着战场上的局面,随着明帝国双关齐下,从军事,政治两个方面向叛军施加压力,战场上的局势也对明军越来越有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