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节 北逐(第2/4页)

朱祁钰的战术思想很明确,近卫军并不擅长打被动的阵地防御战,而且明军处于兵力上的绝对劣势,如果与日寇打攻防战的话,明军占不到任何的便宜。而十多万日寇不可能一次性的消灭掉。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与日寇打运动战。可以说,从最初的突击立川,到迎击日寇先锋,火烧日野,再到立川城外的大反击,整个作战行动中,明军都是以运动战为主,利用近卫军上马为骑兵,下马成步兵的优势,通过防御与进攻的有效结合,不断的消耗着日寇的有生力量,一口一口的吃掉这个巨大的敌人!现在,第八军,这支最擅长打阵地防御战的步兵部队已经建立起了防线,那么就不需要近卫军去与日寇打防御战了。只要再消灭掉几万日寇,就有可能通过最后的决战,消灭掉进入关东平原的日寇主力部队!

近卫军官兵也都明白皇帝这种战术安排的意图。特别是那些年轻的近卫军军官,在他们成为近卫军正式军官之前,都在帝国军事学院学习过战术课程。而随着明军参加的战争越来越多,明军的战术也越来越丰富,可以供年轻军官学习的战术知识也就越来越多了。当然,这种战术知识最终都需要接受实战的磨练,年轻军官也只有在经受了实战考验之后才能成为优秀的将领。不过,通过事先的学习,更容易让年轻军官迅速的成长起来,让他们在实战中能够发挥出更高的水平来,这也就是帝国军事学院的价值。

当帝国近卫军出现在日寇后方的时候,日寇将领已经没有了选择。东面,是曾经在江户城坚守了两个多月,没有给他们任何一点机会的第八军,南面,是帝国近卫军的骑兵部队,而西面则是更多的明军。他们要想活命,要想活着离开关东平原,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向北突围,从高崎方向上突破明军的包围圈!

对于一支处于严重混乱之中,官兵都只想到逃命,而不是奋力与敌人作战的部队来讲,不但进攻不敢奢望,就算是撤退,也会很快演变成逃跑。事实确实如此,当日寇统帅决定向北突围的时候,撤退立即就变成了逃亡。随着第一股部队脱离主力兵团,独自逃跑的时候,局势就无法控制了,越来越多的小股部队脱离了主力兵团,开始向没有出现明军的方向上逃命。

朱祁钰率领的一万五千多近卫军骑兵迅速的穿透了日寇的阵地,将南面的近三万日寇给分割了出来。接着,从南面杀过来的近卫军第一师将这三万多日寇再次分割成了两部分。其中东面的近两万日寇立即遭到了开始反击的第八军的猛攻,而西面的一万余日寇则被近卫军挡住了所有逃跑的路线,成了笼中鸟,网中鱼。

这三万多毫无战心与斗志的日寇最终选择了投降,他们确实不想打下去了,根本就没有一点胜利的希望,继续作战有什么好处?

“将所有俘虏都先押回江户,严加看管。”朱祁钰叫住了那名第八军的军官,“告诉胡沱,我不想看到有屠杀俘虏的事情发生,这三万多人只要不造反,不反抗,就要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明白吗?”

“是!”

“对了,还有一件事情。”朱祁钰又叫住了那名军官,“立即派遣一队人马赶往立川,梁岳将军受了重伤,立即将他送回江户,同时让最好的军医做好准备,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都要治好梁将军。”

那军官等了一下,直到确定皇帝没有其他要补充的命令之后,这才带着自己的手下返回了第八军司令部。

这时候,近卫军基本上都集中了起来。这次的战斗,近卫军伤亡很微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然,两万多官兵也很疲惫,只是,在没有歼灭日寇之前,他们还没有休息的机会。

“陛下,日寇正在向北面逃窜,速度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