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节 围歼真田兵团(第2/3页)

与周围的人员一番商议之后,真田幸隆做出了判断。肯定是明军增援部队到达了江户,而出现在他们面前的这股明军就是增援江户的部队。而且,这还仅仅只是明军的一小部分,不然明军不会贸然放弃在立川城的防御,将主力调遣到这边来。

做出了这个判断之后,要怎么打就很明确了。明军派遣部队前出拦截,在真田幸隆看来,唯一的理由就是,明军在立川的防御建设还没有完成,所以需要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就只得派遣军队前来拦截。不然,为什么明军要放弃有利的防御阵地,而与日军打野战呢?因此,就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击溃眼前的这股明军,赶往立川,趁明军立足未稳之机,将明军击溃,打通西撤的通道,不然的话,十多万进攻江户的军队都将被困死在关东平原上了。

很快,真田幸村就下达了作战命令,日寇开始推进了。当然,这并不是那种传统的步兵进攻战术,在西军购买了大批明帝国的军火之后,也认识到了传统步兵战术已经落后,要想获得今后战争的胜利,就必须要改变战术,向明军学习新的战术。现在,日寇的步兵战术正是明军在日本战场上使用过的那种平行推进战术。即步兵组成三到五列阵线,然后平行推进。虽然,这种进攻的速度很慢,却能够保证步兵战线的完整性,将强大的火力发挥出来。同样的,真田幸隆也没有注意到明军的帅旗,也许是天色太暗的缘故吧,真田幸隆并不知道,对面的明军统帅是明帝国的皇帝朱祁钰,如果他知道的话,恐怕就不敢下令进攻了。

见到日寇开始推进,朱祁钰笑了起来,对旁边的梁岳说道:“看吧,我说过,日寇比我们更急。他们必然认为我们是在这里拖延时间,要加强立川的防御,所以要急于进攻。立即让军队按照散兵线的方式分开,每个人都准备好手榴弹,让日寇尝尝手榴弹的滋味!”

梁岳也大笑了起来,立即传达了命令。原本排列成整齐的明军战线立即分散。这是明军在上次东征中总结出来的一种新战术。在手榴弹在战争中大规模使用,以及地雷出现之前,这种战术的价值并不大,仅在兵力极为匮乏的情况之下才会被采用。比如,在江户城的防御作战中,因为明军当时并没有大规模的配备手榴弹,也没有装备地雷,所以仍然采取密集防御的战术。而在手榴弹与地雷大规模使用之后,散兵战线的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作为帝国最精锐的部队,近卫军是最早掌握这种战术的步兵部队之一。

“梁岳,你在这里指挥作战,我率骑兵绕到日寇右翼去,等下你缠住日寇,我率骑兵冲击……”

“陛下,我去吧!”梁岳见到朱祁钰又要去冒险,一把就拉住了皇帝,“这边更需要陛下的指挥,而且等下骑兵进攻,陛下用火箭为号下达命令,才能更迅速的击败敌人。”

朱祁钰看了梁岳一番,然后笑着点了点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梁岳竟然会用脑子了,不过,让梁岳去指挥五千骑兵冲锋,这也更有把握,毕竟梁岳才是正统的骑兵将领。

见到皇帝让步之后,梁岳立即将几名侍卫团军官叫了过来,吩咐了几句让他们保护皇帝安全的话之后,这才返回了骑兵聚集的山丘后面,然后率领五千骑兵从战场后面开始迂回。

“陛下,这边比较危险,我们还是到后方去吧?”

“当兵的还怕死?”朱祁钰微微皱了下眉毛。

那名侍卫团军官很为难,一副有苦说不出来的样子。

“好吧,我们到后方观战!”朱祁钰也不好为难这名军官,毕竟他也是在执行上级的命令而已。

当朱祁钰撤退到了后方时,日寇已经加快了前进的步伐。真田幸隆也很是惊讶,明军的火力线战术已经被证明是最能够发挥步兵火力优势的战术,以往,明军步兵曾用这种战术战胜了蒙古骑兵,还在日本打败了许多强大的军队。这时候,对方的明军不但没有集中起来,排列成整齐的战线,反而分散开来,且纷纷爬在了地上,这是干什么?要知道,火枪的装填仍然比较麻烦,如果步兵爬在地上的话,根本无法迅速的为火枪装填子弹!当然,这只是日寇使用的火枪。明帝国在向日本出售火枪的时候,全都进行了一番改装,取消了后装填机构,只能从枪口将火药与子弹分别塞进去。明军使用的步枪全都是直接从后膛装填成型子弹的,自然不需要站着射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