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节 重拳出击(第2/3页)

城墙一倒,日寇纷纷退如了城内。严广儒本想让步兵进攻,可是一想到在城内打巷战,必然要破坏城区的建筑,严广儒就让步兵停了下来。无奈之下,他只能先让炮兵将京都的城墙全都给“拆”了,然后用骑兵封锁了京都外的所有通道,步兵则负责包围京都,三日之内,京都已经成了一座完全“不设防”的城市。

日寇见到明军没有杀入城来的意思,一是不解明军的意图,二是更加大胆了,既然明军不敢杀进来,那就在城内固守,看明军拿他们怎么办!

见到日寇用这种“无赖”般的打法,严广儒一急,反而想了个办法出来。京都临近琵琶湖,只有西面有一条小河,城内的市民以及日寇都需要从这条河里取水。严广儒派骑兵控制了河岸,然后等着日寇过来取水。然后,开始用步兵压缩防线,一步步的紧缩日寇的活动范围,让日寇无法找到更多的水源。

这一招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围困两日之后,城内的日寇的麻烦大了。城内仅数口可水井可以使用,而这绝对无法满足数万人的需要。在明军控制了水源的情况之下,日寇根本就无法得到足够的饮用水!

照此办法围困下去的话,京都必然沦陷,可这时候严广儒也收到了消息,神户已经被日寇主力包围,第三军陷入了苦战之中。而陈懋也送来了新的命令,要第六军不惜一切代价,以最快的速度打下京都。被这一逼,严广儒想到里一个好办法。

当日晚,严广儒故意让城南的防线出现了松动,将几个日寇的信使放了出去,接着,用骑兵在外围将这几个日寇的信使都拦截了下来(结果,还是放跑了几人)。严广儒在审问了这伙日寇的信使之后,给了他们一次机会,让他们跟明军合作。当然,不怕死的人肯定有,那怕死的人也肯定有。结果,两个日寇信使屈服了。

严广儒让这两人吃了点皮肉之苦后,吩咐了一番,过了两日,就将他们放了回去。而这两个日寇将给京都的日寇守军带去一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消息——织田信长的主力在神户被明军全歼了!

当然,这消息是严广儒炮制出来的。在放走了这两个日寇之后,严广儒也下令步兵做好了攻城的准备。他也想好了,这一招管用最好,到时候日寇主动投降,省了不少的麻烦。如果不管用,那就强攻,就算付出点代价,也必须要在今日之内打下京都!

这一招确实收到了效果。当京都的日寇守将听闻织田信长大军被全歼,连织田信长都失踪的消息之后,心里大骇不已。接着,明军大军压城,攻城站迫在眉睫。在他看来,明军等的也正是这一消息,织田信长的主力被歼灭之后,明军已无后顾之忧,所以可以集中兵力攻城。

日寇守将三思之后,终于做出了一个将影响后世数百年的决定:投降!在日本历史上,这个不知名的日寇将领(明史,日本史中都无记载,只是含糊的说了一句是个普通的军官而已,还不是将军)的决定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有人认为,他如果再坚持守上几日,把消息送给织田信长的话,那么神户一战的结果就将完全不一样,到时候明军的计划就将完全失败。同样的,也有人认为,他投降与否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以当时明军队实力来讲,打下京都是不成任何问题的。当然,也正是这名日寇的将领选择了投降,这才没有让京都在战火中化为一片废墟(不过后来还是避免不了的被明军炸成了废墟),保持了日本的首都,不然的话,这座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城市就将彻底的从地球上消失了!

日寇主动投降,严广儒松了口气,立即派兵入城,收缴了日寇武装。而此时,朱祁钰严禁滥杀无辜的命令也早就传了过来,严广儒自然不敢乱杀一人,将日寇,以及城内的日本人都集中看管了起来。而在此之前,他已经派人以最快的速度去通知陈懋,邓茂,以及卫平,报告占领京都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