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节 台风(第2/3页)

在日本野史中,邓茂第一军在借前所做的事情是记得很清楚的,这是明军在日本本土犯下的最严重的“罪行”之一。显然,这些杀了军官的士兵是没有任何退路的,即使他们反叛,他们逃回去,也避免不了一死,那些杀了官员,贵族与地主的奴隶也是一样。他们不可能反叛,而且他们的血脉都掌握在明军的手里。这就是邓茂在逼迫日本人互相残杀,这对后来的日本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日本战乱的一个主要原因吧!

在借前玩了这手,发现没有问题之后,邓茂一路上就继续使用这个办法,先后在龙野,姬路,生野三地搞了同样的一手出来,其中,以姬路的规模最大!

姬路是播磨的首府,是一座有近八万人口的大城,而当时镇守该城的日寇也有三千多人,虽然比起周围的城市来讲,这已经不少了,不过,在第一军三万多兵马面前,这确实还少了一点。日寇只做了稍微的抵抗,在邓茂命令建造弩炮,准备攻城的时候,日寇投降了,第一军迅速的杀入了城内,控制了局面,将那些逃到城外的日本人也全都赶了回来。当然,明军在姬路也发了一笔横财,抢劫到的财物难以计数,后来竟然需要由李舜臣的舰队帮助他们将这些财物运回去!

结果,姬路城的一百多名日本武士军官,一百多官员,贵族,地主与大商人都掉了脑袋,五千多日寇被邓茂“组织”了起来,形成了当时最大的一股伪军。为了加强对这些伪寇的控制,邓茂还加上了一手,让他们与那些军官,官员,贵族,地主与大商人的女人发生了关系。后来,李舜臣甚至派了十多艘运输船过来,才将这五千多日寇的所有子女给运回了马关。

其实,在日本历史上,这种大规模组建伪军的例子并不多,因此才被很多人研究,为什么,一向以武士道精神著称的日本,竟然也会出现这么多的伪军呢?如果抛开历史真面目上面的那层薄薄的细纱的话,就会发现,在这个时代,并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拥有武士道的精神。

在当时,武士是日本地主贵族阶级中最底层的,其地位仅仅在农民之上。而日本绝大部分人还是农民,奴隶。显然,这两类人是没有任何武士道精神的,他们的唯一目的就是生存下去,为地主种地,为贵族服务,乃至成为伪军,这都是为了生活。而在当时,日本军队中,除了军官是武士之外,士兵基本上都是农民与农奴。显然,这就是伪军的基础,他们不会因为受到了侮辱而剖腹自杀,不会因为投靠了明军而感到羞耻,他们的目的就只有一个,在这个乱世中生存下来!

虽然,这些都不被后来的日本学者所承认,毕竟这是对日本人的侮辱,不过抛开这一因素的话,还真无法解释当时为什么日本会出现这么多的伪军。显然,真相本身是无法被否认的,即使日本学者都认为,战国时代的日本是一个武士道精神大放光彩的日本,可是事实上,真正拥有武士道精神的只是少部分地主贵族而已。而真正让武士道精神发扬光大的,那还是几百年之后的事情了!

当第一军打到生野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截断了津山日寇的补给通道。不过,生野在内陆,第一军离开了沿海地区,开始在内陆活动了。这一路上,抢劫这些是少不了的,对邓茂来说,在没有收到朱祁钰新的命令之前,他绝不可能收手。

邓茂这边打得热闹的时候,陈豫那边也没有闲着,虽然陈豫分到的是一个没有那么多油水的任务,不过,聪明的将军是能够化腐朽为神奇的,而陈豫就是那种聪明的将军,他决心要将这次的作战行动变得炙手可热,绝不输于第一军!

第二军在到达了津山城外的时候,陈豫没有下令扎营,而是让三万骑兵在城外转了一圈,算是炫耀武力。而城内的明智光秀见明军有三万多骑兵,根本就不敢出城迎战,只能龟缩城内,依托坚固的城墙,挡住明军的进攻。陈豫并没有进攻,这津山城就一道城门,在城市的南面,北面靠着一座悬崖,东面是一条巨大的瀑布。日寇就这一道出口,而明军要攻城的话,也就只有这一道入口,第二军没有炮兵,要打下这座城市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