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章 少年不识愁滋味(第2/4页)

周宣搁下笔,笑道:“这最后一句一时想不好,留待后来人吧,方丈大师,请将这阙残词收好,两百年后必有一姓辛的词家会替我补全这阙词,牢记我此言,必有奇验,告辞了。”

“博山寺”方丈恭送周宣一行出山门,见其车马煊赫,拥道而去,不知是何方神圣,竟能预知两百年后的事?嗟叹良久,便请装裱匠人来把这阙残词裱好珍藏,并附法书告知后世僧众留心两百年后姓辛的词家,一定要将此词请那辛施主补全,那将是丛林佳话、镇寺之宝。

周宣忽悠了一把辛弃疾,心情不错,骑着“黑玫瑰”赶往三十里外的永丰镇,那里是他真正的家乡。

马车里的夏侯流苏一直在吟哦那阙《采桑子》,试着补全那最后一句,但总是不对味,撩开窗帘望着周宣骑在大马上的背影,心想:“这个周宣少年得志,为何说愁呀愁的,据说他是海外来的,他有什么样的伤心往事?”

夏侯流苏对周宣的兴趣更浓了,不仅想探究周宣小腹藏着的秘密,还想探寻周宣内心的秘密,那连昌公子派一个诗词爱好者、文学女青年来当奸细实在是大大的失策啊!

从博山寺到永丰镇这一条路周宣不知走了多少遍,坐车、骑车、步行,可以说是非常熟悉,但现在看来完全陌生,千年的变迁,沧海桑田也不为过啊。

今天天气格外闷热,日光曝晒,小茴香从车窗里伸出脑袋,手里拿着一顶范阳笠,招呼道:“姑爷,戴上,别晒得中暑。”

小丫头还挺会照顾人,周宣一笑,带马靠近,接过范阳笠戴上,就见路边有个茶摊,便道:“喝碗茶吧,尝尝我家乡的丰溪水。”

车马停下,二十来个人一下子把茶摊老人的一瓮茶全喝光了,静宜仙子本来不喝路边野茶的,看在宣弟面子上也喝了一盏,水质不错,茶味太劣。

远远的,见来路驶来一辆马车,后面有十余骑追赶,大喊着让那马车停下,马车上的人以为遇到了劫匪,拼命打马赶路,想跑到茶摊这边,人多胆气也壮一些,但车哪里跑得过马,片刻功夫就被截住,喝道:“下车,搜查。”

马车车辕除车夫外还有一中年仆人,这时都下了车,车厢里又下来一个白胖书生,叫道:“你们是什么人,凭什么搜查?”

十余骑将那马车团团围住,有人喝道:“我等是上饶县衙捕快,追查昨夜打伤县太爷公子的凶手,马车里还有什么人,全部下来。”

白胖书生见不是强盗,略感放心,说道:“车里是我娘子,不用搜查了吧。”

为首捕快叫道:“就是要搜你娘子,快快下车,让我等辩认是否凶手。”

白胖书生叫道:“青天白日,还有没有王法?平白搜士人女眷,我要去官府控告你们!”

有捕快冷笑道:“官府?我们就是官府,快快让车里人全部下来,不然我们就来揪了。”

书生无奈,只好将车厢里的娘子扶下来,还跟下来一个小丫头,看着众捕快道:“看到了吧,我娘子也是仁宦人家小姐,和打人凶手哪会沾边!”

却听那伙捕快七嘴八舌道:“正是一主一婢,没错,毛帮闲,你来看看,是不是这两个?”

那伙人当中走出一个下唇耷拉的闲汉,上上下下打量白胖书生的娘子和那小丫头——

周宣等人在这边隔着几十丈看着,三痴道:“不是盗匪,是官差在查问什么。”

蔺宁从车厢里探头往后看,忽然说:“咦,那白胖书生很眼熟!”

鹘门女刺客的记性是极强的,稍一回想,就说道:“主人,那白胖书生你也见过,就是‘谢眺楼’上当面冒领主人《蝶恋花》词的那个李焘,很好笑的一个书生。”

周宣瞧不大清楚,笑道:“怪哉,李焘怎么会到这里,该不会是来追流苏的吧,怪我一个外乡人带走了他们宣州的花魁?”冲夏侯流苏的马车叫道:“流苏,你看看那个不是宣州书生李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