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四章 洞房花烛(上)(第2/4页)

云锦跑进来道:“小姐,张家的迎亲队伍到了,六人抬的彩轿,还有一个大戏棚,也是抬着的,唱着戏,好不热闹。”

迎亲队伍一到,商氏这边的筵席就开张了,商氏族人、还有贺喜的宾客连同来迎亲的队伍,四人一席,设了六十席,酒香菜香,热闹喜庆。

到了申时初刻,山阴东张派来催妆的礼生每隔半个时辰就来一拨,到了第三拨催妆者到来,日已薄西山,新娘子应该启程了,商周德作为商澹然最亲的人要护送妹妹去山阴,上彩轿还得商周德抱上去,另有商氏宗亲三人跟去——

髻带珠箍、额垂璎珞、婚衣鲜艳、容色照人的商澹然拜别堂上宗亲之后,披上红盖头,被二兄商周德一手托膝弯、一手托背抱起来,商澹然眼泪顿时就下来了,呜咽道:“阿兄——嫂嫂——”

祁氏赶紧上前用绢帕帮商澹然拭泪,抚慰道:“莫哭莫哭,小妹莫哭,会污了脂粉的。”

商澹然眼泪止不住——

商周德想着自己早逝的双亲,那时他十六岁,小妹才五岁,现在小妹十九岁了,要嫁出去了,可惜父母亲看不到,不然可有多欢喜!

商周德横抱着小妹澹然往堂外走去,两个送嫁老嫚一左一右随侍,一人托着商澹然的高髻和盖头,生怕发髻歪了、盖头滑落,另一个牵起商澹然的裙裾将商澹然的双足遮住,以云锦为首的四个陪嫁的丫鬟跟在后面,还有两个随嫁的十二岁的小厮衣帽一新早已在院中等着——

鼓乐声中,商澹然上到彩轿中,在夕阳斜辉下起轿,商周德跟在轿边,前面是先行的戏棚,这时演的是《西厢记》,然后就是二十担箱笼,都由披红挂彩的商氏奴仆挑着,走在路上一长串,沿途会稽民众啧啧赞叹——

彩轿从杏花寺前过时,商澹然不禁想起那边高墙里的王婴姿,据说这个王婴姿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张介子经常与王婴姿就经史辩难,若是当初张介子在来会稽提亲的路上被山阴侯县令叫回去,那现在坐在彩轿里去东张的应该就是王婴姿了吧——

“可是,那我又在哪里呢?”

商澹然摇了摇头,盖额的璎珞摇摆起来,珠串互击,发出细碎的声响,当即坐端正一些,无声笑了笑,觉得自己真傻,都这时候了还在想这事,这有什么好假设的呢,真要庄周梦蝶吗?

不知又想起了什么,商澹然粉脸泛起红潮,这新嫁娘的心思又有谁猜得透呢?

……

过越王桥,十二名梳双髻、扎红绳的红衣绿裤的喜童早已在桥东等着,这十二名喜童都是六到八岁的样子,一个个眉清目秀,脸蛋涂得红扑扑好似年画里的福娃,立在一边让戏棚和挑妆奁担子的过去,待看到彩轿,顿时欢天喜地地迎上来,叫着:“新婚大喜,多子多福——”

六个喜童在彩轿之左,另六个在右,各伸一只小手托着轿杠,好似帮着招轿一般,七嘴八舌叫道:

“新娘子,我叫张德昌。”

“新娘子,我叫方伯愚。”

“新娘子,我叫黄宗羲。”

“……”

一个尖锐的童童高叫道:“舅母新娘子,我是陆履纯,张介子是我舅舅,自家舅舅。”

“舅母新娘子,我是陆履洁,张介子也是我自家舅舅。”

“……”

商周德哈哈大笑,轿夫们和随行的婢仆都是笑个不停,这些喜童太可爱了。

云锦就将事先准备好的用红绳串起的九十九枚铜钱,每个喜童一串,挂在他们的脖颈上,挂到陆履洁时,陆履洁对云锦说道:“姐姐,我是陆履洁,我也是一串铜钱吗?”

云锦知道张姑爷这两个外甥,附耳悄声道:“明日一早你去新房向舅母新娘子索要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