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孤身离乡,十四岁入宫侍奉天子(第2/13页)

蹊跷人偏遇蹊跷人,今日丧仪群臣列拜,许敬宗偏巧又与弘文馆学士欧阳询位置切近。欧阳询身历陈、隋、唐三朝,如今年逾古稀,也是饱学之士,尤以书法见长,遒劲雄浑自成一体,朝野无不叹服,世人所用铜钱上的“开元通宝”四字便是他的手笔。李世民登位以来读书修文,书法一道极为喜爱,也很尊敬欧阳询。不过这位书法大家翰墨虽好,长相却丑得出奇,身躯消瘦,双臂修长,高颧骨,短胡须,瓜条脸,小圆眼;上了年纪又吞肩缩背满脸皱纹,简直像只大马猴。

许敬宗诙谐善噱,常拿欧阳询这副长相开玩笑,老先生也是文人心性,哈哈一笑从不介怀。今日群臣服孝,老先生本就“尊容无双”,穿身孝袍子实在滑稽,谁看了都想笑;可堂堂国母大丧,普天之哀山河带泪,纵然哭不出也得跟着哼哼,谁敢笑?偏有许敬宗这么个不顾深浅的,在底下吟了首诗:“耸膊成山字,埋肩不出头。谁家麟台上,画此一猕猴?”周围几个人掐着大腿都憋不住,终于笑出声来。

这会儿皇帝震怒,许敬宗也诙谐不起来了,双膝一软伏倒在地,颤声道:“臣万死难……”

李世民横眉立目:“何须万死?一死足矣!推出承天门外砍了!”

群臣震怖——贞观以来重修法度,诏书尚需门下审核,司法刑狱慎之又慎,从没有草草处死大臣的事,可谁敢抛头露面给这个倒霉鬼说情?魏徵也不免惴惴,但唯恐恶例一开法度日坏;他眼疾日重,看不清下面情形,却清楚听到许敬宗哀哀告饶,情势如此他还是把心一横站出来,不过未及开言又见皇帝改了态度。

“慢!”李世民低头抚弄着皇后的书,似乎尽力压抑怒火,良久才道,“皇后常劝朕,臣子有罪当以法治,今日朕若杀人,只恐皇后在天之灵也要责怪朕……将许敬宗交付有司议罪。”

许敬宗死里逃生连呼万岁,鼻涕眼泪齐下,这回是真哭了!

魏徵心中仍不免惶惶——诚如李世民方才所言,他克己修德很大程度上是皇后劝谏的功劳。如今被他视为超越对象的太上皇走了,被他视为良佐的皇后也走了,已获得无上荣耀的“天可汗”接下来又会怎样?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日至中天便要西斜……

李世民虽饶许敬宗不死,余怒未解,又欲责其他失笑之人,群臣忙劝主上息怒。也有人来劝国舅,长孙无忌早被悲痛攫住,哪还顾得上埋怨许敬宗?他与皇后自幼孤苦相依为命,历经磨难才至富贵,哪知红颜薄命,眼睁睁见妹妹进了棺材,简直心如刀绞。吉时已到梓宫起驾,长孙无忌也顾不得宰相尊严,已潸然泪下。

随着梓宫抬离正殿,群臣低沉的哀泣声隆隆响起。长孙无忌泪眼蒙眬,只觉旗幡丧服白茫茫的……而一片唏嘘声中,有个稚嫩而尖锐的嗓音撕心裂肺般号哭着。无忌揉揉泪眼,但见一个浑身重孝的矮小身影冲出人群,像一头矫健的白色小鹿般追赶着棺椁——正是他最小的外甥晋王李治。

“娘!你别走……”李治呼喊着,跑上前去抱梓宫,乳母卢氏忙追上去,在他耳边柔声劝慰;可李治毫不理睬,这个娇弱的孩子不知哪来的一股劲,竟挣脱众宫人,兀自抓着母亲的棺椁,“娘啊……你不要孩儿了吗……”

那凄厉的哭叫声如利箭般射中了长孙无忌的心!他不禁冷眼扫向一旁蒙头哭泣的李承乾和李泰——什么奏请大赦?什么法会祈福?全是钩心斗角装装样子,只有雉奴是真心孝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