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填充后宫,长孙皇后的谋算(第4/17页)

杨妃忙朝她使眼色,示意不要多言。阴妃不悟,长孙后却瞧得明白:“近来后宫诸事多亏妹妹了。”

杨妃只道:“些许小事不算什么,只盼皇后早日康复……”

薛婕妤左看看皇后,右看看杨妃,这两个女人都如此端庄、如此内敛,说话的神情都甚为相似,简直就像照镜子。但不知为何,这种温婉亲切却听着很不舒服,究竟为什么呢?还未思忖明白,忽觉长孙后在她肩头抚了抚,对三人道:“听说淑妃妹妹对诸位太妃也颇照顾,前几日还提醒圣上加了赏赐,今天薛婕妤特意过来向我提及此事,对妹妹颇加赞赏呢。”薛婕妤心中暗笑,方才所言之事不便叫旁人知,皇后编的理由着实巧妙,忙顺着皇后的意思连声称是。

杨妃嫣然一笑:“婕妤谬赞了。”

阴妃仍喋喋不休:“近来圣上烦心,听说吐谷浑降而复叛,又跑来个突厥首领向咱投降,皇上还打算赐他与公主成婚,咱泱泱大邦的公主怎好配与一介酋首……”

长孙后闻听此言微微蹙眉,方欲批驳,杨妃却抢先开口:“德妃妹妹错了,此乃朝廷大事,不该女人家多言。咱们只要侍奉好圣上,打理宫闱杂务,让万岁后顾无忧便可。”

这正是长孙后要说的话,听杨妃抢先说出来,连连点头。一旁的杨婕妤也低低地说了声:“是……”她半晌无言,仿佛一个小妹倾听三位姐姐教诲,至此才说一个字。

一阵清风吹过,杨妃紧紧帔衣:“此处风凉,娘娘早些回宫吧,妾等搀扶您。”

“不劳妹妹费心,兴许青雀、稚奴他们一会儿还要来,咱们养儿防老,平日由着他们锦衣玉食,有病了还不使唤使唤?”

三人齐声莞尔:“娘娘真会说笑。”但听说李泰、李治要来,就不便扰他母子说知心话了,于是施礼而退。

三人行去不过丈余之地,长孙后就似霜打一般颓然瘫软在榻上,娥眉紧蹙娇喘不定,又显出那满脸倦态。薛婕妤这才知她强自支撑,实是痛苦难忍,忙俯身替她抚着胸口;宫女奉上清茶,皇后却不饮,以苦楚的眼光望着三妃远去的背影。

薛婕妤瞧得仔细,皇后始终紧盯的是杨淑妃,那一刻她恍然大悟:太像了,实在太像了!杨妃几乎是皇后的影子,公忠体国自居卑微,贤良淑惠温婉聪慧。正因相似才可怕!没有嫉妒,也无需争斗,杨妃与皇后一样有耐心。更惹人遐想的是,当今十余位皇子中唯杨妃之子李恪相貌最似皇上,浓眉剑目、略显黝黑的脸庞,简直似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而且性情开朗酷爱游猎,与圣上年轻时的性格也颇相像;相较之下太子李承乾却显平庸,文才不及李泰,相貌性情不及李恪,倘若长孙皇后果真不愈……太子、魏王、吴王……薛婕妤不寒而栗,皇后的心思她全明白了。

“娘娘。”她拿定主意开了口,“您保重身体。推荐美人之事臣妾替您留意,必要寻到年轻贤德的美人,讨圣上欢心。”

长孙后疲惫已极,只轻轻哼了一声,扭头望向远方。这次薛婕妤不用瞧就能猜到,她眺望的是玄武门……

二、亲戚反目

春去夏来,长安的牡丹开了,文水的踯躅花(杜鹃花)也开了。

杨氏望着小院子里朵朵绽放的黄花,发出阵阵叹息。以她高贵的身份原本瞧不上这种漫山开放的野花,如今却视若珍宝,把它移植到院里。因为这花的名字太妙——踯躅。

楚辞有云“奋长袖以正衽兮,立踯躅而不安”。彷徨徘徊,不知何去何从,这不正是杨氏此时的心境么?除了几朵野花,这小院里还有什么?四角空空,门可罗雀,简陋的房舍,墙角都生着荒草,杨氏甚至不知她那尊原本日夜膜拜的佛像该往哪儿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