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五二章 烽火(六)

辽国上京道饶州城破的当日,大宋瓦桥关益津关的防线终于告破,优势兵力的辽军依靠精良的攻城器械和人海战术加上在夜半时分的突袭终于打开了大宋防线的缺口;范仲淹急速下令退守第二道防线,放弃保州、退守祈州、莫州、瀛洲一带,防守的重点依旧是扼守通往汴梁的要道祈州北草桥关一带。

于此同时,西线坏消息也传来,宁化、保德州、丰州、府州相继失守,辽军右军萧惠部突破左路河东路防线;逼得韩琦大军也不得不退守麟州、岚州、太原府一带。

正面战场上,双方鏖战将近一个月,死伤人数已经超过十万,双方的损耗都很巨大,在宋军撤退第二道防线之后,辽主耶律宗真下令大军暂时休整三日,并亲自赶到左右两军交界之处的宋国城池代州慰劳将领。

辽人喜气洋洋耀武扬威的庆祝,宋人这边则一片恐慌,左右两道多年经营的防线齐齐告破,可以想见,辽军将势如破竹长驱而入,当辽军大军汇合之时,便是汴梁城岌岌可危之时。

赵祯连发数道圣旨斥责范仲淹和韩琦,追究失守原因,朝中一些大臣也纷纷上书指谪此战的不是。

兵部郎中开封府权知张尧佐更是在朝堂上大放厥词,称这是大宋开国以来最耻辱的一场战争,从来没有边境告破,敌军大军威胁到汴梁城的危险,苏锦在正面明知不敌的情形下依旧率二十万大军不知去了何处,此举可疑为包藏祸心。

有张尧佐领头,一大批人跳了出来附议,刑部侍郎韩绛、谏院谏官陈易、张之唤、吏部郎中司马荣以及其他部门的官员纷纷在朝堂上怒气冲冲,矛头直指苏锦的分兵绕后突袭之策。

赵祯心头也微微动摇,但他的智商还没低到真正怀疑苏锦动机的时候,苏锦提出的计策是经过自己首肯的,他也相信苏锦绝不至于在国家存亡上动歪主意,宋国完蛋了,苏锦没有一丝一毫的好处;至于张尧佐等人话语中暗示的另一层含义,赵祯只将他当放屁来听,无论从那种角度来衡量,苏锦也绝不会那么做。

面对一片叫嚣之声,晏殊和杜衍出乎意料的保持了一致,当庭怒斥这群跳梁小丑,同时奏请赵祯给予处罚。

赵祯依然保持中立,终止了关于战略上失误和正确的讨论,用赵祯的话来说,支持和反对的话无论是激烈也好有失偏颇也罢,但终究是一种看法,总不能因为看法相左便加以处罚吧。

晏殊无意与赵祯争辩,在这种时候对领军之将进行无中生有的诽谤,本就该严加惩治,但赵祯对张尧佐的偏袒是明显的,这个最近升官升的飞快的张尧佐正是得益于赵祯的枕边人张贵妃的协助,也许不久的将来,会成为朝堂上另一个权臣也未可知。

晏殊很想找机会提醒赵祯注意张尧佐外戚的身份,但晏殊是个保守圆滑之人,所以他一直期望能有别人来说此事,像朝中的包拯这样的人迟早会上奏此事,倒也不用太急。

“着范仲淹进京禀报军情,对失利之事给予陈述。”赵祯急于想知道目前的情势究竟坏到何种地步,要不要像苏锦临行前告诉自己的,必要的时候去江宁府以南巡之由避祸,现在想来,也许苏锦早就料到防线被破的结果。

“皇上,目前的形势还是不要找回范韩两人为好,战事开始,第二道防线便即开始构筑,范仲淹韩琦应该是做好了准备,从他二人送来的军情奏报上来看,两人的语气并非焦灼不安,如果有危及汴梁的危险,他们岂能不事先预警?如今正是战事吃紧之时,还是不要让他们来回奔波耽误军务了吧。”晏殊奏道。

“晏相,您可不能拿皇上和京城的安危当赌注,万一出了茬子,你我都是千古罪人了。”张尧佐把自己当个人物了,语气中俨然以朝廷中枢主官自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