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龙、拉车龙和肉龙(第2/5页)

但坚信有龙存在的人依然坚信,觉得老祖宗们不会骗我们的。我们看孟子说龙,原文是“蛇龙居之”,也没有解释一下,公都子也没有多问一句,仿佛龙这个东西并不神奇,平平常常罢了,随口一提就带过去了,谁也不会觉得还有追问的必要。

——从许多处典籍的记载里看,龙这家伙在古人的眼里确实并不神奇,这倒使现在的我们觉得很神奇了。难道龙在古代真的只是一种平常存在的物种吗?

《左传》里有一段有趣的记载:

在鲁昭公二十九年的秋天,在绛地的郊外出现了龙。

——谁还记得“绛”这个地方?前文介绍赵简子的时候说过,这是当时晋国的首都,在现在的山西省侯马市。五台山每年都能见龙的传闻看来还能从这里找到历史线索哦,都在山西。

龙在当时到底也不多见,魏献子就来请教蔡墨:“我听说龙是动物里边最聪明的,因为从来没有人能活捉住一条龙,真是这样吗?”

这种问题为什么要来问蔡墨呢?因为蔡墨是史官,当时的史官和算命先生是一类人,甚至常常是合二为一的。蔡墨果然很专业,对魏献子说:“你说反了,不是龙聪明,而是人类不聪明,而且,‘从没有人捉住过龙’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你难道没听说过有豢龙氏和御龙氏这两大家族吗?”

魏献子说:“这两家我倒是听说过,只是不知道他们姓氏的来历,你知道吗?”

蔡墨心说我知不知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不知道!蔡墨说:“你既然不知道,那我当然就知道啦!这两家人,在以前都是养龙的。过去有个人叫董父,很喜欢龙,把龙的生活习性研究得非常透彻,很清楚龙都喜欢什么。所以,董父拿食物去喂龙的时候龙都会很高兴地来吃,这就像二十一世纪城市小区里的好心人喂养流浪猫似的,流浪猫们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猫都来好心人这里吃饭,所以越来越多的龙都到董父那里去吃饭。”

魏献子心想:开餐厅也是一样的道理,先要摸清目标受众的特征,饭菜的口味、价格等等都有针对性地来制订,不能想当然。还有,口碑也很重要。

蔡墨接着说:“去董父那里吃饭的龙越来越多,董父常跟它们玩,慢慢地就把它们驯服了。”

魏献子心想:这就是有意识地培养顾客的品牌忠诚度,嗯,很重要。

蔡墨接着说:“这正是舜统治天下的时代,董父就把驯服过的龙带到舜的那里,让龙来服侍舜。舜很高兴,就赐给董父一个姓,让他姓董——对了,他现在才姓了董,前边我说董父是为了称呼方便,那时候他还没姓呢。舜还赐给他一个氏,就是豢龙氏。”

——解释一下:男人通常重视“氏”,这个“氏”大致相当于后来的“姓”,前两本书里都讲过古人姓氏的一些问题。古人以官为氏、以职业为氏的很多,这就像闽粤一带的习俗:黄飞鸿的弟子里不是有个“猪肉荣”吗,职业是杀猪,“猪肉”就相当于他的“氏”,称呼的时候在“氏”的后边加上“名”,所以叫“猪肉荣”。

魏献子心想:要让忠诚度强的那些客户为我所用,利用他们获得正常经营餐厅之外的更大的利益!

要说龙拉车这回事,倒也不是全无现实依据,郑康成注释《礼记》,说:“马八尺以上为龙。”何休注《公羊传》,也持这个说法,不过把八尺变成了七尺。这种说法也不知是否可靠,我倒想起《三侠五义》里白玉堂说过什么:“鲤鱼不够一尺叫尾子,够了一尺才叫鲤鱼。”——大概是这样的话,记不很清了。如果当真如此,那我们现在的龙也有不少啊。

蔡墨接着说:“于是,豢龙氏从舜的时代开始,子子孙孙都从事养龙的职业。后来,到了夏朝孔甲统治的时代,孔甲很听上帝的话,上帝一高兴,就送了四条龙给他拉车。这四条龙里,有两条是黄河龙,一公一母;有两条是汉水龙,也是一公一母。可孔甲不会养,想找豢龙氏的后来又找不到,养龙到底不比养猪,会的人不多,这可真抓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