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北方的西双版纳(第2/2页)

这让我想起河南有家出版社,名字很怪,叫“大象出版社”。这名字曾经让我大惑不解,但也知道这里边一定有什么深刻用意。有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这家出版社的某位仁兄,我就请教为什么会起“大象出版社”这个名字。他给了我一个很有震撼力的回答:“因为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

后来我在该社的主页上看到了标准答案:

以“大象”名之,其义有三:河南古称豫,“豫”即人与大象,河南是大象出版社的“根源”;大象以脚踏实地、善于负重、朴实稳健、坚忍不拔、勇往直前而著称,是大象出版社企业精神的象征;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它蕴含着大象出版社的更高追求。

这“其义有三”当中的第一个意思和我们现在要说的事情有点儿关系。河南古称豫,如果从殷墟考古来看,还真是和大象脱不了干系。徐中舒专门研究过这个“豫”字,他倒没说“‘豫’即人与大象”,而是认为“豫”字是由“象”和“邑”两个字拼起来的,这样看来,所谓“豫”,就是“盛产大象的地方”。

今天要再想从河南找几头大象出来恐怕不容易了,一提大象,人们首先想到的大概会是西双版纳。看来河南曾经就是北方的西双版纳啊,这个概念或许可以搞成个旅游开发的由头。

北方的西双版纳,植被繁茂,雨量充沛,气候温暖——这可不是我顺口瞎说,是真有人研究过的。当年有个德国人叫魏特夫格,研究殷墟甲骨文,专门从气象角度入手,得出结论说商朝的气候比现在要暖,而且一年到头都有降雨——这真让人难以置信哦,漫长的北方冬天原来竟是后起之事?!

从胡厚宣的研究来看,古代的黄河流域和现代大不相同:首先是黄河的支流很多,这正是孟子这里所说的大禹治水这段;其次是湖泊遍地,还有地势低洼等等,反正那时的气候更像现在的南方,雨也多,河也多,所以大家才那么发愁水患嘛,要换在现在,事情该倒过来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