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民诗:写农民的诗还是农民写的诗?(第2/3页)

无边的田野,一年收获十千,

吃陈谷便够,因为丰收连年。

快向南亩去,我们耕田,锄草,看稻穗疯长,

要祭神了,要休工了,男人们都聚拢到空场。

我们献上纯洁的羔羊,祭社神,敬四方,

农事已毕,要狂欢,要歌唱,

琴歌,瑟舞,还有鼓乐。我们求雨水,求收成,

求无忧的四季里五谷丰登。

国王到了,和他的王后、王子,

犒劳我们,也给管田的官吏送来酒食。

我们一同欢宴,看禾苗种满,垄上田间,

听国王夸赞农人的勤勉。

国王的稻子啊,如屋,如篷,

谷堆仿佛小小的山峰。

快准备万个箩筐,千座谷仓,

来装黄米,来装小米,来装大米和高粱。

——这是农人的狂欢,我们报祭祖先,

我们祈求福寿无边。

啊,好一首淳朴的田园牧歌,好一派热闹的农事劳作!看看,这诗里有管理农事的官吏,也有国王亲自来犒劳农夫,有丰收的喜悦,有祭祀的狂欢,而且,这么大场面的农业劳作,看来不像是一家一户各忙各的自留地,倒很有些集体农庄的意思。

有没有哪位看完这首诗想去旅游的?去两三千年前的田野里和那些勤劳淳朴的农夫们聊聊天?去体会一下什么叫真正的田园牧歌?这风格好像不是米勒的《拾穗者》,而是柯罗的《孟特芳丹的回忆》?

和那些祭神的农夫们手拉手跳个舞,多拍几张照片,他们大概是不会收你钱的。晚上可以在村妇家里借宿,尝一尝新鲜的农家菜,真正的无公害、无污染,比特供基地的产品还要好。还可以“坐在高高的谷堆上面”,听农夫讲讲过去的事情……

如果你相信“机器的声音好像百鸟在歌唱”,那你就去吧!要么就当你的宫泽贤治去吧!现在呢,我把这首诗重新翻译一遍,这回是RAP(说唱音乐)风格,最好配上快板——

好大一片田,一年收十千,

陈芝麻、烂谷子撮撮堆儿,

喂饱农民汉!

年年都是丰收年,今儿到南亩去种田,

你耕地,他抽烟,稻穗往上蹿又蹿。

——祭神啦,收工啦,大老爷们儿全来啦!

杀只羊,祭社神,过往神灵请听真:

俺们的农活儿干完啦,俺们打算乐乐啦——

打起鼓来弹起琴,大家一起敬田神:

让俺们雨水足,让俺们收成好,让俺们老少爷们儿都!吃!饱!

这孙子又来啦,全家都来啦!

犒劳俺们啦!犒劳田官啦!

下乡跟俺们来套磁,

说俺们干活儿很老实。

这孙子粮食堆成山,千仓万仓漫无边。

农民看了解心宽。赶紧报祭咱祖先,福如东海寿南山。

为了配合全诗风格,我把原文里的“曾孙”直译成“这孙子”了,这个词非得用北京话说才有韵味。

这第二种翻译好像才更像农民诗。那,原诗真是当时的农民写的吗——即便真是,也只能是农民唱的,被文化人记录下来。《诗经》里这些内容,来龙去脉几乎都不可考,反正我们知道这一篇是在描写农业生产也就够了,可以好好看看前辈们的生产、生活的风貌。

那,这首诗的意思就仅仅如此吗?

有人说了:这诗是讽刺领导的——当个领导还真不易哦,不管别人写什么都能被人读出来是骂他的。这咱们就不管了,领略一下古时民风也就够了。

下面再来看看《大田》,就是“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的那篇:

大田多稼,既种既戒。即备乃事,以我覃耜。

俶载南亩,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是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