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的“与人为善”(第2/3页)

李四差点儿气吐了血,不得已输了张三二两银子。

一连几天,李四就是压不住胸闷,恨恨地来找王秀才:“明明是李逵,亏你还是我姐夫,你为什么帮着张三说话!”

王秀才好整以暇:“就因为我是你姐夫,我才特别帮你的。”

李四一窘:“啊?!你害我输了二两银子,又丢了人,怎么还说是帮我?!”

王秀才说:“你无非丢了一次人,亏了二两银子,可那个张三,却会因此牢记‘黑旋风李达’,以后他会丢一辈子人!哈哈哈哈!”

孟子告诉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学习子路,挨了批评就很高兴,这样才能快速地提高自己。——儒家的修身是很讲究这个的,不过,世上真有几个人能做到闻过则喜呢?闻过则怒才是人之常情,能够怒而不马上发作,静下心来琢磨琢磨,这就已经非常的难能可贵了。

孟子高度赞扬了子路,接着又说:“其实呢,子路之外还有牛人,大禹就是一个!大禹要是听到对自己有帮助的话,当时就能来个三鞠躬。嘿嘿,这都不算什么,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再给你们讲讲舜的为人。舜的特点是:善与人同。”

什么叫“善与人同”呢?前面说的子路也好,大禹也好,虽然很能够听取批评,但是,别人是别人,自己是自己。可在舜那里就没有如此分明的人与我的界限了:你的优点就是我的,我的优点就是你的,随时随地学习别人的优点,也随时随地用自己的长处影响着别人。舜没有偏见,也从不固执己见,谁说得对就听谁的,谁有什么长处自己就马上学过来。舜这一辈子,种过地,烧过陶,打过鱼,做过天子,他身上有数不清的优点,这全是他从别人那里学过来的,他同时也影响着别人,让自己和别人一起提高,一起做好事。君子最高的美德就是和大家一起做好事。——《孟子》这句话的原文是“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与人为善”这个成语就是从这儿来的。

现代人大多已经不知道“与人为善”的本意了,现在的一般用法是:你处心积虑地想要排挤掉同事张三,这时候同事李四劝你说,“还是与人为善吧,放那小子一马!”

“与人为善”若从原意上看,确实是修身的极高境界,这道理如果再往深里挖掘,就会碰到儒家的经典主张“中庸之道”了。在《中庸》这本书里,舜就是作为“中庸之道”的化身出现的。这个问题且容后再说。

读古书最怕较真的人,这些人现在肯定会问:这位舜圣人真就这么了不起吗?你有足够的证据没有?

——还真没那么多证据,反正我就这么一说,你就这么一听。如果你是儒家学子,那就埋头去读四书五经好了,杂书少看,这样才容易保持思想的纯洁。书如果看多了,麻烦也就多了。韩非子书就看得不少,边看边挠后脑勺,“怎、怎么,儒家说的尧舜和、和墨家说的尧舜,很、很不一样啊!他、他们都说自己说的尧舜是、是真尧舜,可到底、到底谁说得对呀?”

——请大家原谅,韩非子口吃。

谁真谁假,早已是死无对证的事,古人历来都有托古改制的风气,我们这里只要知道孟子的主张是什么也就够了。

还可以再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看舜的“善与人同”。

《周易》的《序卦》里说:“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序卦》是把所有六十四卦排成顺序串讲一遍,这里串讲的是“同人”和“大有”两卦。(看看,令狐冲那位单纯的师弟陆大有,名字就是出自这里,别以为金大侠给小配角起名字就胡乱拿两个俗字来用。)这两句是说:事物不可能永远处于闭塞、不通畅的状态,所以发展下来就发展到了“同人”卦,能够和人相同的人,事物都会归向于他,所以发展下去就到了“大有”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