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个人努力真的重要吗?(第2/2页)

要解答这个问题,就要先解答一个更具前提性的问题:人和动物有没有本质区别?——如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人性善”还是“人性恶”的问题就成了一个伪问题。

那,人和动物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记得小时候,教科书上对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是: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当时我对这个答案很不满意,觉得它不够有说服力,动物难道就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吗?比如,猩猩吃蚂蚁,会折一根树枝下来,放在蚂蚁洞旁边,等很多蚂蚁爬上树枝,猩猩再拿起树枝来舔食上面的蚂蚁……在动物界,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动物一样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只是在程度上没有人类那样复杂罢了。

我小时候好奇心很重,使劲去想这个问题,希望能够想出答案。我陆续想出过很多答案,比如:人会笑,动物不会笑——后来知道动物也是有表情的;又觉得是人会自相残杀,尤其是父子相残,但这类事情不会发生在动物身上——后来知道动物社会里也有这种事情。有人说了:人有理性,而动物没有。可我看过一个科学家研究黑猩猩的记录片,惊讶地发现在黑猩猩的群体里也有谋杀、强奸、歧视等等等等,俨然就是人类社会的缩影,难道这都是由于本能,而完全没有理性成分吗?很困扰,很困扰!后来在钱锺书的《管锥编》里还看到这样一段话:“英国哲学家尝谓狗亦自有‘推理体系’,两言以蔽之曰:‘物而有,必可嗅;嗅不得,了无物。’”更困扰!

还有一个发现也让我困扰了很久:我小时候很喜欢虐杀小昆虫,手段之残忍现在想起来心里都凉丝丝的,可当时那么小,这种事也不是坏孩子教的,而完全是自发的,这是为什么呢?后来我又了解到很多小孩子(甚至包括女孩子)都存在这种行为,难道人的天性里就根植着这种好杀、残忍的因素吗?长大以后读了些书,才知道这种攻击性还真就是人类(不仅仅是人类)的天性之一,对人类的生存和繁衍曾经有过重大的意义。

现在比较明白了:人和动物的区别问题暂可存而不论,单就人的本性来说,恐怕既不像孟子认为的善,也不像荀子认为的恶,更不像告子认为的白纸一张,无善无恶,因为这还真不是个能够拿善与恶来作为可选答案的问题。

那么,人的本性到底是什么呢?恐怕问题的答案会倾向于法家的思想——“趋利避害”。

所以,善与恶的观念既是在有了一定程度的文明之后才产生的,又因为时代、地域等等的不同而不同。五百年前一位正人君子拍胸脯凭良心做的事要拿到现在来看说不定就会被人骂死,这世界远不是光明与黑暗、天使与魔鬼、好人和坏人、清官和贪官那样简单的二元对立。——大家别以为这结论是我得出来的,也别以为这个结论是现代人才得出来的,庄子在《齐物论》里早已种下过一些萌芽了。

性善一说是儒家主张中影响极为深远的一项——在政治思想上,它是“好人政府”的基石,呼唤圣主清官;在人生哲学上,它既凸现了榜样的力量,又强调了榜样的可学习性,让大家认识到:尧舜行,我也行!

看过“四心”和“四端”,会发现儒家的励志功夫是很有一套的。我在上本书“梁惠王篇”里不是介绍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吗?——怎么这么巧,也是四项?!其实儒家的这套道理无论是以什么形式出现,其实都是一以贯之、差不太多的:小心培养自己心中那一点爱心小火苗,火苗要越搞越大,爱心的辐射面要越来越广,逐渐感染身边越来越多的人,最后把爱心洒满人间——到这时候你就成了圣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