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最像人·最佳损友

再说管仲。

管仲这人是很值得详细介绍一下的。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符号型的人物。所谓符号型,是说这类人已经不是一个活生生的多姿多彩的人了,而是具有着鲜明的代表性,代表人类的某一种特定的情操、道德取向或者性格特点等等。比如,一提秦桧,那就是要说奸臣了;一提李广,那就代表着有能力的倒霉蛋儿;还有什么西门庆、潘金莲等等,大都如此这般。

那么,管仲是什么符号呢?

——他是功利派的符号。渴望建功立业的人往往会拿管仲来作为自己的偶像,比如,诸葛亮在南阳隐居的时候,邻居们在床头贴的海报都是玛丽莲·梦露和麦当娜,可人家诸葛亮床头贴的却全是管仲同志——唉,因为语义的变迁,我还得澄清一下,我这里所说的“管仲同志”,取的是“同志”一词的本意,意思是诸葛亮认为自己和管仲是志同道合的人,期许自己将来也能成就管仲一样的事业。

可在儒家眼里,管仲却是两千年来的头号假想敌。孔子对管仲的感觉很复杂,很矛盾,孟子却已经全然看不起管仲这厮,后儒们在这一点上更是变本加厉,谁要是崇拜管仲,他们就得跟谁急。于是,管仲变成了“管仲路线”,在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社会里,走管仲路线,谁要是为管仲说话,那就是公然与正统儒家为敌——凡是管仲的朋友,都是我们的敌人;凡是管仲的敌人,都是我们的朋友。

可是,无论管仲多像一个符号,可他毕竟还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通观管仲的一生,是一个“人”的一生,而且,我们甚至可以说,管仲是中国历史上活得最像人的少数大人物之一。

我所说的“活得最像人”,这个“人”字饱含着文艺复兴时期里“人”的涵义。我们看到,孔子不大像人,他是圣人;孟子也有点儿不像人,他是亚圣;后儒们一个比一个更不像人。在这些不像人的人的相形之下,管仲实在称得上是一个“人”。

我这段话有点儿绕嘴,不过别急,听我慢慢讲来。

管仲年轻的时候,日子并不好过,但好在他有一个最好最好的朋友,叫鲍叔牙。他们两人的交情实在是太好了,好到流传成了一个成语——“交同管鲍”,或者叫“管鲍之交”。的确,如果没有鲍叔牙,也就没有后来的管仲。

两个人既然交情这么好,是不是联手做点儿什么事才好呢?俩人一商量:那就一起做买卖吧。

管仲和鲍叔牙联手做生意,开始做得还不错,真赚了点儿钱,等到分红的时候,鲍叔牙豪爽地说:“咱兄弟之间没话说,二一添作五!”

管仲点点头:“对,咱哥儿俩比亲兄弟都亲,就听哥哥的,二一添作五。”

鲍叔牙把钱一算,两人一人一半。刚刚分完,管仲突然说:“哥哥呀,你先等等,我这儿还有点儿打车的发票没报销呢,都是当时跑业务打的车。”

鲍叔牙非常爽快,大手一挥:“那就赶紧报啊!”

管仲一回身,搬出一个集装箱来:“哥哥呀,你算算吧,车票都在这里呢。”

等第三天晚上鲍叔牙才把账算完,管仲一个月打车累计行程两万五千里,花的钱比本地三大出租车公司一年流水的总和还多。鲍叔牙叹了口气:“怪不得中东的油价要涨呢!”

分红完毕,两人接着做买卖,生意仍然不错,没过多久又该分红了。照旧,还是二一添作五。算完之后,管仲说了:“哥哥,我最近加班可加得厉害,按咱们公司的新章程,得给我加班补贴呀。”

鲍叔牙一听,嗯,在理,难怪最近总看见管仲夜里留在公司值班,眼睛都熬红了,累得还经常流鼻血,腰膝酸软,气血两亏,实在辛苦得很,该多拿点儿钱,也好补补身子。管仲拿出加班单子,鲍叔牙算账,这一算,管仲三个月来连续加班四千三百二十小时!好家伙!鲍叔牙看着这个数字,不禁万分感动,心说:我这兄弟真是太辛苦了,这钱他该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