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而少断 躁终至祸――无力回天的唐昭宗

唐僖宗好不容易得返长安都城,未几暴疾而亡。在太监杨复恭拥戴下,僖宗同母弟寿王李晔(李杰)柩前即位,是为唐昭宗,时年二十二岁。“帝(昭宗)攻书好文,尤重儒术,神气雄俊,有会昌(唐武宗)之遗风。以先朝威武不振、国命浸微,而尊礼大臣、祥延道术,意在恢张旧业,号令天下。即位之始,中外称之。”

唐昭宗继位时虽然也就今天青年人大学刚刚毕业的年龄,却已是端然长君。他由皇弟而入统,深知哥哥唐僖宗时的朝廷内情,很想恢复祖宗旧业,重振朝纲。

也别说,昭宗继位的第一年,即文德元年(公元888年)年底,好消息传来:先为唐将、后来降附黄巢、曾以盐尸为干粮复又称帝的巨贼秦宗权被手下将领申业推翻。申将军砸折老主子一只脚,并准备以这个跛腿贼头为礼物向朱全忠投降。没过几天,申业手下将领郭璠又杀掉刚刚杀了老主子的主子,以自己名义用大槛车把秦宗权押至汴州。对朱全忠来讲,谁送来秦宗权都一样,反正擒执逆贼的大功是自己的。于是,老朱把已经写好申业名字的委任状涂掉,改写郭璠,委以蔡州留后(代理节度使)。

在京城被送刑场砍头的路上,秦宗权这个吃人恶魔还哀求监斩官:“大人您帮我说说情,我这人哪像造反的人呐,只是上表忠心无路呵。”围观人听此言皆笑。刽子手不笑,抢起鬼头刀把秦宗权和一族人均当西瓜切了。

蔡州即克,朱全忠功大,地盘、人员不仅增多,他还被唐昭宗封为东平郡王。

唐昭宗虽为宦官杨复恭推立,但他心中十分厌恶这些不男不女的阴人们。特别是杨复恭,“多养壮士为假子”,每次入朝时均“肩舆上殿”,太上皇一样的排场,让唐昭宗及诸位宰相们感觉很不爽。

不悦之余,唐昭宗就他蓄养干儿子一事加以质问。杨复恭有恃无恐,大大咧咧地回言:“我收养义子是为了捍卫朝廷,没有什么别的意思。”“既然是为了国家,为什么不让这些义子姓李反而姓杨?”昭宗这句反问,真把杨复恭噎住,翻了半天白眼答不上来。

唐昭宗也见好就收,便说也打算认干儿子,想收杨复恭义子天威军使杨守立为自己的义子。大太监没多想,马上让杨守立面见皇帝。反正是自己心腹,荐为皇帝干儿子更好办事。杨守立胡人血统,本名胡弘立,孔武力大,手中掌统一部内廷禁军。为了拉拢禁军势力,唐昭宗养胡弘立为自己的义子,赐名李顺节,使其统掌皇宫六军,并很快升其为天武都头,赐镇海节度使,“俄加同平章事”。一年不到,这么一个禁卫军旅长就身兼使相(既是节度使又兼宰相),不能不让他对唐昭宗感恩戴德。

稳住宫内宦官势力,唐昭宗便想外讨藩镇以立皇威。可惜的是,唐昭宗不是唐宪宗,他既无唐宪宗的天姿武断,手下又无裴度、高祟文一类的能臣干将。因此,征讨李克用和李茂贞,皆失败而还,不仅没壮皇威,还露出自己的巨大缺陷。

当时,一直与李克用争地盘的朱全忠、赫连铎等人不停上表要求讨伐这位沙陀人,朝内的宰相张浚与大太监杨复恭有过结,也想通过征战胜利来为自己立威。同时,张浚又听说李克用到处对人讲:“张公(张浚)好虚谈而无实用,他日必乱天下。”愠怒之下,张宰相添油加醋,窜掇唐昭宗出兵。张浚深知昭宗喜变,便乘间进言:“陛下如此英明睿智,竟内外受制于强臣,臣窃以此痛心!”唐昭宗问计,张浚就劝皇帝“召强兵以服天下”。于是,唐昭宗在京师募兵,一下子就征了十万人。但是,这十万长安市井子弟,真正打起仗来,其实抵不上三千精兵。

大臣们廷议时,多半不同意兴兵,而且李克用毕竟对唐廷有复都(长安)大功,不可因其小小违乖而致征讨。张浚、孔纬等人“欲倚外势以挤杨复恭”,竭力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