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只是陪你

马车一路南下,天气更加暖和。

即使坐在马车里,耶律焘蓉也不得不将身上厚实的裘袍脱下来,换上了单裙。

不过一路上耶律红梅就没有消停过。特别因为蒸汽机的推广,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一些稀奇古怪的机械。还有许多地方在兴修马路。耶律焘蓉也感到奇怪,就是宋朝财大气粗,也不过到了如此地步。

于是她停下马车,询问了一下。才知道因为马路的兴建,交通发达,带给百姓生活上许多便利。因此除了朝廷拨款,兴修的主要工程外,老百姓手里有了钱,也集资修一条马路联通到他们村寨来。

除了这些工程外,因为去年一整年宋朝没有任何税收,百姓得到了休生养息,手里有了余钱,开始消费。这进一步带动了经济发展。耶律焘蓉一路走来,现在宋朝给她的感觉就象一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朝气蓬勃。最简单一个例子,以前她来个宋朝,还来过好几次,也感觉到百姓的变化。

但第一次来宋朝时,除了少数人家外,大多数人家居住的还是茅草棚子。后来每来一次,房屋便发生变化。到现在满眼看去,三分之二的人家都住上了瓦房,一半人家都开始住上砖墙瓦房。一栋栋的红砖青瓦屋,隐藏在鹅黄淡绿间,就象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宋朝在翻天了。

耶律焘蓉又想到契丹的暮气霭霭,尽管这一次前来,她是下定决心不会过问政事,可心里面却一片黯然神伤。

快到四月的时候,石坚终于修完了《易经》。但这也是修完,并没有定稿。自从他将这本《易经》解注通过报纸的方式,发布出去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当然叫好声一遍,毕竟这时候他还是小心翼翼地,尽量从原稿的意思入手,不改变《易经》的本义。但也有许多反对声,主要后来面世的《易经》,是孔子的修订版。

其实准确的说法,三皇五帝太过久远,就是石坚穿越前,也没有办法考证确有其人。真正有历史记载的还要从周厉王国人暴动时开始,也就是说伏羲与周文王修《易经》这说法,都不一定准确。

而现在留传下来的《易经》,则是孔子晚年时修订的。史记这件事用了四个字述而不作,也就是去芜存精,史学家对此十分称赞。孔子自己也说过此事:“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论语。述而第七》)意思是我崇尚古圣贤的道德文章、精神追求,这种做法我自以为与老彭相似吧。

这段时间里孔子不但是修订《周易》,还有其他几本书:《诗经》、《尚书》、《乐》、《周礼》、《春秋》。这六本书也就是前人所说的六经,只是后来让朱熹一改成了四书五经,去《乐》,增加了《论语》、《孟子》,又从《周礼》中编订出〈礼记〉,从中抽出两篇,成了单本〈中庸〉、〈大学〉。

对于这几本书孔子的态度也不一。对于〈诗〉〈书〉,孔子大量删减。因为〈诗〉是从民间流传下来的,有许多俚语俗歌,而〈书〉因为年代久远,有许多也是后人编篡伪造的。所以让孔子大量删节掉了。而《礼》《乐》因为时间推移,标准不一。所以孔子重新制订。〈春秋〉态度又不一样,因为基本上是同代人书写,孔子只是修订了一下。这就是后人所说的删《诗》《书》、订《礼》《乐》、修《春秋》、赞《周易》,弘“教育”,大功告成而欣然离世。

但尽管孔子自己与别人皆说,他修六经述而不作,可经过孔子这么一弄,六经的含义就彻底发生了变化。最通俗的一个例子,不要说文言文中,增减一个字,就是一个标点符号,含义都是两样。

经孔子这一修订,〈春秋〉成了讲礼的圣书。至于〈诗〉、〈书〉、〈乐〉、〈礼〉更不用说了。而〈易经〉孔子更是贯通了自己的一些注释,比如每一爻下面的注解,基本上大多数是孔夫子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