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你讲理么

不但这个探子在发愁,石坚也在发愁。周围是有不少契丹士兵,可东一团西一丁的,都很少。现在石坚也没有工夫将他们扫荡。至于大规模的部队,倒有几处。一就是刚刚清扫的霸州城外的契丹大军,还有一个,那就是雄州,也有两三千人。可不能再往北方发起进攻了,那样敌人就会知道他的企图。

另外还有一处,那就是沧州城外的驻军。虽然他们看到自己望风而逃,可那一支驻军人数不少。石坚怕带来大面积的伤亡,那样会让新兵失去斗志。除了这一支,那就是莫州,虽然只有两千多人,可有坚城防守,攻下来难度大,还会出现大面积伤亡。也就是说,进攻莫州,还不如进攻沧州的契丹大军。

最后石坚无奈,只好选择了乐寿县(献县)。为什么选择在这里,因为这里离河间府很近,只隔着一道黄河,现在黄河也不成为阻力,虽然这两天太阳有些暖和,可没有融化多少冰层,至少战马还能在上面走过。最主要,因为这个县城大,沧州德州这些硬骨头还没有啃下来。因此在乐寿还留着一千多精兵,以策应这一线,防止宋兵对这一带进行反攻。

因此,想攻下这个地方,难度要小一点,可想不见血,也恐怕不行。当然,石坚倒是不希望这些新兵战死,而是希望他们通过血战来感受战场的血腥。如果受不了,石坚宁肯将他们留下来也不会把他们带走。

但这也得按排好,否则有可能敌人借着城墙之利,不但没有攻下来,反而他几千人就摞在哪儿了,那可就成了笑话。最主要那样有可能就会将他的王八之气,弄没了。

这一点很重要。如果历史上的宋朝与契丹人的战斗力相比,是二十比一,也可以说甚至还不止。但事情的真相是不是如此?有两个例子。一是西夏,宋朝与西夏交手也是胜少输多,但没有象同契丹人交战那样那么狼狈。在某些局部战争中,象杨文广,以及种家将,折家将带领下,反而是胜多输少。并不比契丹人与党项人相战的成绩弱。契丹与党项人交手同样也是胜少输多。为什么?因为宋兵不怵党项人。

而宋朝自赵匡义两战后,一看到契丹就怕,还没有开打,就有许多士兵想要跑,这个仗还怎么打好。可以说契丹人成了宋人的最大克星。当然如果有一场大胜那就是两回事,这种惧怕的心理就会克制。最佳的时机,就是澶渊的时候,寇准跟真宗说咱们这形势一片大好,将这群契丹留下来算了,乘机将幽云收了,以慰太宗太祖在天之灵。真宗说,拉倒吧你,这就把联吓着了。寇准也没有多大把握,最后议和。当然当时局面是一片大好,但把契丹人逼急了,这个仗就打大了。弄不好,提前一百年进入南宋。

不过那次也是宋朝唯一大败契丹的机会,如果胜了,对士气大有帮助。当然和议宋朝也不吃亏,一是让双方百姓得到休息。二是减少军费,那点钱不足原来多浪费的军费百分之一,这是老宰相王旦说的。而且这钱大多数还再次从契丹人手上赚回来。咱家这个瓶子罐子,就值那几千两,不服气你别买,几百个几千个用泥巴烧成的瓶子就换回来了。根本没有史书中说得那么恶劣。唯一就是士气一蹶不振。

还有一个例子,那就是岳飞,虽然岳飞让秦桧高宗害死了。可他最大的好处,就是打出了士气,以后女真人侵犯南宋也没有讨得了好。这也是因为宋人不怵女真人。不然按照等价换算,女真人一二三,就将契丹灭了,灭宋朝还不容易?当然还有人口基数经济等原因。但很少就有人从士气上论证这一点。

这也是契丹人看到石坚就害怕的原因。除了少数不怕死的,大多数契丹人在兵力不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根本不敢出战。但石坚不能输,必须要一直赢下去,直到所有宋兵都不害怕契丹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