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望风而逃

一曲终有了时,石坚叹息道:“黄河虽壮,可是小候爷这首曲子总是有些枯瑟。”

赵克己大笑:“石大人,这首曲子本来就描写傍晚的黄河,终有些枯瑟的味道。”

这是他带领着叛军渡过黄河时,突然生起灵感所作。当时正值日薄西山时分,他一路北逃,前途迷茫,加上冬天严寒,虽然看着被冰封起来的黄河,遥想黄河冰化时的波澜壮阔,可曲子难免会夹杂着一种担忧失望。

石坚说道:“本官离上次听小候爷的琴声,已经很远了。现在小候爷的琴技再次大进,已经真正成为千古的名家行列。只是琴技好不代表着其他也好。就仿佛南唐李后主一样。”

爱好是一回事,钻研是另一回事,无论你想在什么领域达到千古的巅峰,就得将其他事情放弃。李煜词写得好啊,可皇帝做得一塌糊涂。跟后面还有一个赵佶,宋徽宗,那个画那个字,在石坚前世,就是以石坚那时的资产也别想买上一幅两幅回家挂挂玩。还有那个明熹宗,那个木匠活更绝,他做了一张屏风,叫小太监拿出去卖,说一不准透露是朕做的,二不准低于一万两银子出售。结果一个时辰,小太监就将一万两银票拿回来。这可不是一笔小数字,后来的明朝银价更高,好几百万人民币。但人家这手艺活就值这个价。

想想这些主儿,在这些方面达到如此的造诣,他们怎能有心思将国家治理好。还有一个相反的例子,那就是小赵祯。人家什么也不会,就是喜欢一手飞白体,自己也写不好。后来又学习石体,就是石坚的那种内刚外媚的那种字体,更写得一塌糊涂,只有艳羡,向石坚一个劲地敲诈。怎么办呢,谁叫咱俩妹夫郎舅关系好,朕写不出来,可你能写出来,有什么好字就送给朕欣赏得了。

但人家会听会用,自己勤俭节约。会听就是能听大臣的进谏,所以包拯这些人敢把唾沫往他脸上飞。会用,就是会用一些有本事的大臣。说起来简单,可并不那么简单,一个大臣放在那儿,你知道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他有什么特长,用在什么地方?刘邦也没有多少本事,只用对了三个人,就打下了天下。还有会听,或者说忠言逆耳,良药苦口。那也不一定,触龙说赵太后,那个话讲得是多么动听。但是忠言!赵高直接指鹿为马了。这种话不好听,但更不是忠言。有些人故意装忠臣,逆言皇帝。有些良臣为了皇帝接受他的谏议,那个话说得娓娓动听,不听都不行。

所以你自己得逐磨,那些人什么用场,那些话儿该听不该听,这就要精力。那还有多时间用在其他方面。至于勤俭,也许说起来更简单,别忘记了,人家是皇帝,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这时候控制自己的欲望,那个难度比一个熬了二十年的光棍,突然一个美女在他前面脱光了衣服,让他不上的难度还要大。

当然小皇帝够背的,想改革,遇到守旧势力的阻拦,而且正好遇到元昊崛起,把宋朝的财政弄得紧张无比。然后临死时只抱着一匹玉马进入了陵墓。如果不是这档子的事,他的功业未必比汉文景二帝差到哪里。

石坚的意思,你一个小候爷,玩玩琴,也不错,何必弄一个叛乱。那不是你玩的。可惜了。当然这也是他风彩好,石坚一是怜惜他才华,二也是与他有旧,否则他才不会这么多废话。

赵克己摇头,他说道:“石大人错矣,非是我琴技大涨,而是刚才看到石大人,我知道我自己穷途末日,放下了所有的包袱,这才真正以心入琴。就象石大人用人品入字一样。”

也许在普通百姓眼里,石坚什么都是超人一等。但在这个多才多艺的叛党首领面前,他可知道很清楚。石坚的棋也只是二流的高手,与那些顶尖的还有不小的距离。当然拿是绝对能拿得出。至于琴技,也只是一般,特别在古琴上,只能说三流。就是他创造了那个小提琴,现在赵克己也分辨出来,还有很多的缺陷。不过他为什么会创造那么多优美的曲子,或者只有说他天生异禀。真正让赵克己折服的是书法。别看那幅百寿图,他看过,只能说追其形,没有其神。当然出自一个八岁少年之手,那就了不得了。后来才日进圆融。最后石坚那种石体定型,那真正代表着他走入绝世大家的行列,与颜欧他们并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