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八章 金帐杀番僧(第5/5页)

难得听到孙传庭如此说话,李孟也是有了兴趣,伸手接过,上面按照自己的习惯,用正楷誊写,并且加了句读的圈点。

他在这边看,孙传庭在边上开口解释说道:

“国公大人在河南发回的河南卖地之事,到和张总兵信上说的有些相通之处。”

李孟也是看见了信上的内容,尽管是河间府和永平府的事情,可还真是和草原相关,目前土默特部独大,各部依附,看着是一幅繁荣的景象,可实际上,有大批的小部落和牧民离散破碎,无处求生。

永平府在满清鞑虏几次入寇之后,除却被军头们控制的佃农们,其余的人都是朝着其他的地方离开,逃避兵祸。

这永平府不是太大的地方,可荒地极多,正是适合屯田田庄开展的地区,但却有个问题,没有足够的人力耕种,目前只有蓟州镇、卢龙、迁安、开平、滦州几个大城池周围才开始进行,可那不过是把高第原来的屯田变成胶州营的军屯罢了。

这时候,草原上那些无处安家,流浪四方的蒙古牧民成了最好的劳动力,在卢龙和迁安之间的屯田田庄中,已经开始尝试着使用蒙古劳动力,他们一开始甚至只能是满足基本的温饱,因为他们对农活不太精通,只能是作为帮工,通常是一名汉人农民带着五名蒙古帮工。说的难听点,这实际上是取代了牲畜的作用。

等他们熟悉了农活,就可以按照屯田户的要求来对待了,那时候他们也会汉化的差不多了,可以当作汉人来对待。

张江在信上还说,灵山商行的几个管事在永平府那边看到,说是这么用蒙古人未免浪费,现在大军缺马,对牲畜和各项副产品也都是缺乏,永平府这边可以在牧业上多多发展。

有些带着金银跑到这边来的蒙古贵人,已经是看着买地有利开图,不管是放牧还是种田,纷纷的把银子花了下去。

他们得到了好处之后,又把消息传到塞外,有很多境况不错的部落亲贵们为了找条后路也是拿着金银来永平府置业,还有的直接是去河间府买地买产业,也就是这些人跟山东关系最为密切,在草原上经常通风报信。

因为大家已经成了个利益共同体,这的确和河南卖地的方略暗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