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五章 看似正常的轨迹(第2/7页)

皇太极从登基到驾崩,当年的三大贝勒,死的死,服软的服软,其余的小兄弟之中,办事忠谨用心、得体圆满,符合皇太极要求的人并不多,女真毕竟只是个未脱野蛮的民族,结果皇太极一直是觉得可用的人太少。

在皇族之中,反倒是和皇太极仇恨最深的多尔衮做事最为出色,或许是这多尔衮汉化的程度比较深,做事习惯用脑子,又处处的恭谨听话,所以皇太极也是极为的器重与他,并且出于制衡两红旗、镶蓝旗,这些根深蒂固,传承以久的老势力,反倒是大力的抬举多尔衮的地位。

毕竟两红旗的旗主礼亲王代善、镶蓝旗的旗主郑亲王济尔哈朗,他们地位名义上皇帝的授予,实际上是父子、兄弟的传承,自成势力,根本不会领皇帝什么情,反倒是多尔衮在一开始被自己压制的厉害。

后期慢慢抬举起来,想必这多尔衮会受自己的控制,并且听话好用,在皇太极执政中期的时候,睿亲王多尔衮已经是诸亲王之首,统领两白旗。多铎和阿济格都算是能征善战的猛将,多尔衮又是多谋善断,两白旗也是不断的壮大起来。

面对这样的局面,皇太极也是后悔自己的做法让多尔衮和两白旗的势力愈发的膨胀,一步步的到了尾大不掉的情势。

几次想要下手对付两白旗多尔衮兄弟,可多尔衮势力庞大,地位提高,行事作风却愈发的恭谨恭敬,差事做的也好,而且各旗的亲贵,甚至是两黄旗的年轻亲贵们,也都是愿意和多尔衮交结。

皇太极根本找不到什么好的理由来对付两白旗和多尔衮兄弟,就这么一步步拖着到了他自己的重病弥留之际。

眼见着自己不能活太久,代善和济尔哈朗摆明了要旁观,而自己唯一还拿得出手的儿子豪格,又不堪大用,无奈之下的皇太极,只能是把还算是有人望的阿巴泰抬举起来,让他掌管正蓝旗,当作两黄旗的盟友。

想要当旗主,必须有足够相当的功勋才能担任,想要有大功,再也没有去征伐大明更容易,功劳更大的事情了。

当然,谁也没有想到,阿巴泰率领的三万七千大军,在河间府遇到了李孟,全军被歼灭。

消息传回关外满清,现在摆在皇太极面前的问题就不是自己儿子能不能顺利接位,而是整个满清八旗能否存在,女真能否存在的问题了。

不管从那个角度说,皇太极都是一名杰出的君主,若没有他,女真还是个武装强盗集团而已,在紧要的关头,皇太极所做的布置都是为了八旗的存续,反倒是没有对豪格继承之事准备什么。

在大明,若是皇帝死了,第一继承顺位自然是太子,接着就是皇帝的子嗣和兄弟,如果再没有,则是要在宗室中找寻。

而在关外满清,皇太极的子嗣并没有继承皇位的天然权利,特别是皇太极并没有做出相关的布置情况下,谁来接这个位置,那就要商量商量了。

皇太极正月驾崩,二月初就定下来了太宗文皇帝的庙号,不过也就是仅此而已,两黄旗的意思本来想大操大办丧事,可在他生前恭恭敬敬的那些亲王贝勒们,此时各个都是冷冷淡淡。

满清的亲贵之中,除却汉人文士和蒙八旗、汉八旗有些人如丧考妣之外,其余的各旗都在观望风色。

现如今这大清皇帝的位置可是个香饽饽,能让自己旗的旗主做最好,再不济也要推上个和自己旗亲厚的人,那样将来可是好处多多,每个人都是这么想,在盛京之中,隐隐约约的已经有争斗的苗头出来了。

正黄旗都统鳌拜现在是除了肃亲王豪格之外的第二实权人物,每天领着披甲的旗兵在盛京城中巡逻游行,美其名曰叫维持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