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汴京大婚(第2/7页)

对此,赵祯只能庆幸,罗大成没有想要他地皇宫,不然的话,他也只能乖乖地搬出去住。

轻轻地挑起凤辇车帘,卫国长公主带着一丝娇羞,望向前方的府邸口在那里,到处都已张灯结彩,无数将士都聚集在周围咧嘴欢笑,一片喜气沸腾的气氛。

行宫门前,华夏皇帝罗大成亲自站在那里,脸上带着微笑,迎接着自己的两位新娘。

穆桂英悄悄地将脸凑了过来,从后面揽住卫国长公主温软的身体,望向前方行宫门前,那温和微笑的高大男子,他脸上的和煦笑容,让两位绝美的女子,都忍不住流下了欣喜的泪珠,在温暖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散发着灿烂的光彩。

黄河以北,在无数民夫的努力之下,一座城池正在建筑起来。

这座城池,与汴梁城隔河相望,被命名为原阳。

按照条约规定,此地已经是华夏国的属地,因此华夏国要在此地筑城,作为与大宋朝廷联系的基地,并驻军其中,以防两国关系生变。

华夏皇帝率军北归时,十余万大军侬次出城,旌旗招展,威势冲天。

汴梁城百姓拥挤在街道两旁欢送他们,庆幸着太平终于回来。

城中近百万的居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罗大成下令将其中的匠师都组织起来,和亲人一起送到北方,让他们成为各族人的老师,教导他们各种工匠技术。

更受重视的,是汴梁城中的读书人。大批读书人被大军一同带上,送到北方,作为各个部落中的副百户等小官吏,不管怎么说,他们能够认识汉字,就是一个但大的优势,至少能够把上级发下来的文书看清,也就比那些不识字的异族首领要强得多了。

有了这些士子的加盟,不管他们是否情愿,华夏国缺少基层官吏的窘境都得到大大改善。虽然他们心中都会有怨言,但至少他们管辖下的各族百姓,都有希望在他们的领导下,渐渐脱离贫穷和愚昧,走向富裕文明。

即使是商人,罗大成也不想放过,将城中的商户组织起来,让他们组成商队,在华夏官吏的管理下,在两国之间运送商品,赚取利润。

耕作的农夫,也有大批被送到东北做移民。经过了华夏国大军的征收财产工作,他们现在都一贫如洗,能有大量田地可以耕种,终究还有出头的希望。而东北一带的女真人,也将和他们一起,学习种田的技术,来让自己的孩子不至于饿得要死。

如此下来,汴梁城中剩下的居民不足一半,只余三四十万人,还留在城里,那些空下来的房子,地契都落到了华夏官吏的手中,以作为驻军家属休息之用。

离去之时,罗大成留下了张龙赵虎两名义弟,率四万骑兵驻扎在汴梁城中,用以监视和控制大宋君臣。以张龙的成熟稳重,赵虎的聪明热情,想必可以在大宋都城中如鱼得水,做好他布置的任务。

离城而去的华夏军队,并不都是向北而还。许多部队都在将官的率领下,向着东南进发,去接收那些沿海的州郡。而北方的幽州,守将已经得到了宋朝皇帝的命令,把幽州城向着城外的华夏军移交了。

罗大成既然有了挑选沿海州郡的权力,就毫不客气地加以运用。幽州、杭州、温州、福州、广州、胶东半岛、厦门、连云港、宁波,都被他一笔划来,只放过了苏州、金陵一带,算是给赵祯留条活路。

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城也开始准备建设,广州以南的地区更是大片大片地收入囊中,不论香港、澳门、深圳、珠海、汕头、湛江都纳入了属地之中,最南端孤悬海外的两大海岛也都收入囊中,虽然现在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接收,但既然名义上已经属于自己所有,终有和平交接的一日。

无数华夏士兵越过茫茫路途,穿越大宋疆界,来到海边,在华夏官吏的指挥下,接管沿海城市的防务。而一月前来的,还有大批汴梁城中的商户,他们将作为华夏国民,在此地学习海洋商务活动,努力发展海商,让自己和国家都在航海商贸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