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高飞的鸟减轻灵魂的负担工业化与国运轮转(第2/9页)

有些人把美帝的前出防御想象成围攻,把中国伸展肢体解读为软弱;又有些人很高兴自由世界对邪恶中国的遏制,每天高呼中国崩溃论。一个喊狼来了一个盼美国爸爸,两种声音其实都是对形势和趋势的迷茫无知,以及更根本的民族自卑感。

民族自卑感,无论表现为虚火升腾的民族主义,还是亲美反华的民族虚无主义,都不可能真正理解和适应今日形势。自卑感的产生来自于贫弱受欺的中国近代历史,自卑感的延续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世界和中国当代局势的无知。自卑感的克服不能靠十年尺度的历史观察。我们不能带着自卑走向未来,既然自卑和历史观纠缠在一起,那我们就应该回顾过去百余年的世界与中国。

19世纪太长,长得让人沮丧;20世纪太短,短得令人心慌

21世纪始于2011年,1991至2011年的20年算是个中间期,前后十年以“9·11”事件为转折点。向前追溯,世界历史中“漫长的19世纪”,始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终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到1991年苏联解体的77年,则是历史学者所说的“短暂的20世纪”。

让我们从19世纪开始回顾,那是自卑感的源头。

中国的19世纪并不始于1789年,那一年在中国历史上是清乾隆五十四年。在巴黎人攻占巴士底狱的时候,乾隆皇帝正准备来年接受臣民恭祝,万邦朝贺,过自己的八十岁寿辰。过了两三年,长寿的乾隆皇帝获得了最辉煌的一次胜利。他的大将福康安飞渡万里关山,击退尼泊尔对西藏的入侵后翻越喜马拉雅山脉,一路抢关夺隘,兵临加德满都城下,迫使尼泊尔人称臣纳贡。帝国武功到此至于极盛,连远方的阿富汗酋长都向乾隆帝进贡。没过几年,中国腹地发生了白莲教起义等战乱。这一切依然是中国古典的模式:王朝在汉武帝、乾隆帝的赫赫武功中达到顶峰,但官吏腐败,人民困苦,流民聚众而叛,王朝盛极而衰。

清王朝走向衰亡,是按照中国历史自己的周期律。但到了1840年,英国舰队万里远航,来到广东海面。日不落帝国的新一场殖民战争开始了,中华天朝兴衰轮替的古代历史结束了,工业化武装的西方资本主义向一个庞大的社会和古老的文明伸出了触角。战败的中国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滑入了从失败走向失败的19世纪。

这场战争的某些细节直到今天会让中国人感到沮丧。英国舰队在全不设防的中国海岸自由巡航,沿着海岸北上可以任意选择地点登陆。英国远征军只有不到两万人,打上岸来一次投入也就数千兵员,常常刺刀肉搏击败中国军队,而不是电影《神鞭》所渲染的那样洋枪洋炮打败大刀长矛。汉人组成的绿营军队早已习惯使用火器作战,但他们被英国刺刀冲锋打得一败涂地,倒是满族八旗兵偶尔尚有白刃迎敌之勇。

鸦片战争最直接的影响是国门打开洋货涌入。中国传统农业和手工业的组合并没有像印度那样被简单摧毁,导致了国内商路从珠江口广州转向长江口上海。两湖两广上百万人的生计因此受到严重影响,农村破产,社会动荡,直接为太平天国运动打下了社会基础。在这场内战中死去的中国人比1789年革命时的法国总人口还多,中国最繁华富庶的江南地区被战火反复摧残,南方很多地方的人口直到20世纪才恢复到战乱之前。

太平天国最终被湘军淮勇镇压平定。攻克南京之后,敢屠城却不敢造反的曾国藩把他创办的安庆军械所迁来,改建为金陵机器制造局,洋务运动开始了。洋务运动搞了几十年,给中国近现代工业打了基础,但李鸿章们用新式的洋枪洋炮维护一个旧体系的企图最终完全失败。清军有了洋枪洋炮,有了铁甲防护蒸汽动力的战舰还是打败仗,李鸿章签了《马关条约》,又签了《辛丑条约》。110年前9月7日签订的《辛丑条约》,象征着中国完全跌入黑暗的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