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不和帝国主义共享未来(第3/14页)

美洲黄金是偶然因素带来的横财,但是偶然背后有强大的必然因素。首先是航海技术的发展,其次是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能守住这份财富。两者追根溯源,都来自曾统治西班牙的阿拉伯人。

罗马帝国崩溃后,西北欧陷入混乱,蛮族统治着几千个封建领地。西方历史学家称之为中世纪“黑暗年代”。欧洲分崩离析的时候,正是阿拉伯帝国生气勃勃的初创阶段。公元711年,几个阿拉伯王子带了700多北非柏柏尔人进攻西班牙。哥特蛮族不堪一击。从此阿拉伯人在伊比利亚半岛定居。分崩离析的欧洲总算出现了像样的文明国家。

几百年之后,学会了一些阿拉伯技术的欧洲蛮族在宗教狂热之下发动反击。哥伦布起航的1492年,基督教贵族击败西班牙最后的阿拉伯人,重新夺回了西班牙。

阿拉伯留下了基础设施、富庶的人口以及发达的技术。以前欧洲的罗马人、维京海盗、威尼斯商人多在内海航行,动力以划桨为主。阿拉伯人地跨欧亚,要深入印度洋进行贸易,更善于利用风帆。印度洋有季风带,冬天刮西风,夏天刮东风,南亚和中东的居民很早就会利用季风穿越大洋,因此发明了多桅杆横帆船,后来的欧式帆船就是阿拉伯帆船的改进版。此外,阿拉伯人研究天文学,能够准确地导航。阿拉伯文明因此从大西洋延伸到太平洋,吸纳了东西方的文明成果。

阿拉伯人把中东的造船技术、航海技术、军事技术、管理国家、征收税赋的学问以及数学、地理学、天文学、物理学、逻辑学和从中国学到的冶金技术、纺织技术、火药、指南针、造纸术都留给了葡萄牙和西班牙。西班牙成了欧洲制造业水平最高的国家。

凭借这点二道贩子本事,西班牙暂时还没资格到东方撒野。不过相对欧洲其他地区,西班牙、葡萄牙获得了不对称优势。当需要寻找新航路的时候,这使它们在欧洲国家里占了先机。

鲁迅说得好:“倘是狮子,夸说怎样肥大是不妨事的,如果是一头猪或一只羊,肥大倒不是好兆头。”葡萄牙发现了亚洲航路,但毕竟还是做生意赚钱;西班牙啥也不干就能成吨地拿金子,别人不眼馋是不可能的。欧洲的统治者都是野蛮的军事贵族,眼馋就会行动,官办海盗是常态。可能的话,谁都想打上门来抄国库。但是,阿拉伯人的遗产不只是航海技术。

14世纪,中国的生铁和炒钢技术以及火药配方经阿拉伯人传入西班牙,随后西班牙用炒钢大量制造双手重剑和火绳枪。仅仅是普遍装备钢剑这一条,西班牙军队就足以让使用熟铁武器的雇佣兵闻风丧胆,更不要说犀利的火器。

在西班牙火绳枪之前,欧洲火器只是一根带孔的管子,叫做火门枪。士兵需要先装填弹药,然后一手拿着火种,一手扶着管子开火。火门枪要打响就得把火种小心地塞进枪管后面的火门,想同时瞄准是不可能的。

西班牙人依靠东方工匠,制造了和扳机联动的点火装置,上面夹着火绳,从此士兵一扣扳机就能射击,射击前可以瞄准,火枪的威力大增,射速也上升到一分钟一发。枪从此压倒了弓弩和刀矛,变成了主要武器。

西班牙之前的欧洲战场也有火炮,不过大多随用随造,形制五花八门。可以有金属炮管,也可以是石臼、木桶、树干,唯一的共同点就是笨重。口径千奇百怪,炮弹通常就是在炮口塞一块石头,或者很多碎石头,捡到啥打啥。这种火炮的射程、威力小得可怜,而且每一发的弹道都不一样,杀敌全靠运气。

西班牙人继承了阿拉伯人的冶金技术,开始建立炮兵规范。西班牙国王在16世纪前期规定,大炮统一到7个口径,壁厚、弹药重量一并标准化。从此炮兵有了正常的后勤供应,炮手也可以计算弹道。中古时代的投石机被炮兵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