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八闽风云福建八十年(第4/21页)

王审知知道江山来的不易,不敢放松懈怠,王审知在生活上没什么过高的要求,只是够家人吃喝就可以了,纵欲声色不是王审知该做的事情。王审知是福建出了名的“铁公鸡”,别说其他人想从他身上拔毛难于上青天,就是别人劝王审知给自己提高点待遇都很难做到。

王审知穿衣服知道爱惜,有次裤子破了个大洞,换成中户人家也会想到再做条新的。王审知却毫无惭色的用酒库麻布撕下一块补上,别人觉得太寒碜,堂堂闽王岂能穿不起新裤子?王审知却自以为乐。有人送给王审知一个玻璃瓶子,在唐宋时玻璃是绝对的稀罕物,价值不菲。王审知当场就把瓶子摔到地上:“治国安民,用此物何用?只能败坏勤俭之风。”

我们不能说王审知故做清廉,多做两条好裤子,玩玩玻璃瓶子,只要百姓能吃上饭,也不会骂他。王审知这么做主要是想给下属做一个勤俭的榜样,“上行于奢,下必从之”的道理王审知是知道的,如果身边人都讲奢侈,那么这些人只会把手伸向老百姓。好处他们捞着,骂名却让王审知背着,这样的买卖一般人不会做。

在梁贞明二年(公元 916年)底,王审知又下令造铁钱和铅钱,和铜钱并行境内。王审知造铅铁钱的动机和湖南的马殷差不多,都是为了保护境内的经济发展,减少铜钱外流,同时也能带动福建经济的发展。福建和吴越岭南一样,都不遗余力的发展海外贸易,“洋人”的钱不赚白不赚,阿拉伯以及波斯的商船穿梭于福建沿海。

福建最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是泉州,现在对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广州还是泉州有争议,但泉州的海外贸易在五代十国时期非常发达,是和广州齐名的南国两大贸易口岸。王审知看到大把的钱落入自己的口袋,当然非常高兴。人富裕了,就要学点文化,暴发户心态不足取。

历代成大事的人,身边没有几个智囊是绝对不行的,不能学项羽,放着范增、陈平而不行用,最终惨死亡国。王审知周边几个邻居都有一个强大的智力集团,给统治者提供决策服务。王审知也不能落后,中原崩乱,那些世家子弟纷纷南逃,几个南方政权都收留不少这样的人才,甚至江陵的高季昌还得到一个进士梁震。

王审知收留的大牌也不少,唐昭宗时宰相王溥的儿子王惔、杨沂、徐寅、韩偓、归传懿、杨赞图、郑戬等人。其中以韩偓名头最响,韩偓是晚唐五代著名的诗人,“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就是韩偓的名句。这些人都是饱学之士,王审知用之不疑。人才的浪费是世界上最大的浪费,治政治军治天下,说白了就是一个治人,会用人者得天下。

刘岩刚从马殷那弄到了个老婆,这下王审知又要弄走他一个女儿(非马氏生),:“这老王,算盘打的挺精明,嘿嘿。”,不过刘岩和湖南与福建结成亲家,也有利于稳定周边形势。便在梁贞明三年(公元 917年)底,把女儿嫁到福州。王审知和刘岩成了亲家翁,但王审知的年龄却足足大了刘岩二十六岁。

在福建的三个邻居中,要数吴国实力最强,野心也最大,对东边的吴越和福建手脚不太干净。梁贞明四年(公元 918年)七月,吴国大举发兵,消灭盘踞在虔州(今江西赣州)的谭全播,企图霸占整个江西。谭全播知道善者不来,大为恐惧,连向吴越钱鏐、湖南马殷、岭南刘岩和王审知求救,这四家都知道吴国强大就是他们的灾难,都出兵来救谭全播。

王审知也派兵至雩都(今江西于都),准备俟机救虔州。但此时吴军实力强劲,在古亭(今江西崇义境内)大败楚军张可求部,借着大胜,吴军再来攻吴越军与闽军。王审知看形势知道谭全播是守不住了,觉得自己的实力还不足以和吴国决战,不如退兵自保,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王审知下令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