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天上人间绝代才子李煜的悲欢人生(第2/12页)

因为李弘冀为人行事极不对李璟的胃口,李璟对这个大儿子并不是十分喜欢,有次李璟看李弘冀不顺眼,操起棍子就打李弘冀,边打边骂:“我真后悔立你当太子,明天就把你废掉,传位于你三叔。”虽然过后就忘了,但李弘冀却把这顿棍子记在了李景遂的头上,毕竟李景遂是对自己的威胁最大。

李弘冀听说李景遂在洪州(今江西南昌)任上杀了都押衙袁从范的儿子,袁从范忌恨在心。李弘冀便利用这个机会派人给袁从范送去毒药,让袁从范俟机下手毒死了李景遂。李璟不知道李弘冀背后干的缺德事,凭李璟对李景遂的感情,要是知道内情,李弘冀即使不死,估计皇太子的地位是保不住了。

李璟在江东已经做了十五年的皇帝,即使在北边屡屡被柴荣欺负,但在地盘内还是有绝对的权威。淮南的失去对李璟的打击极为沉重,在柴荣撤军后,李璟开始对他手下的那帮“军事家”下狠手。接连罢免了冯延巳、陈觉,对被周军俘虏后又被放回的冯延鲁、边镐等人也束之高阁。而史称“机变如神”的宋齐丘,也被李璟幽禁在九华山,不久饿死。

形势已经如此,李璟也看的很开了,活哪天算哪天吧。而皇太子李弘冀在害死了李景遂后,也一直没有闲着,小弟李煜生下来时有一目重瞳,有异相。李弘冀虽然还不敢对李煜下手,但经常敲打李煜,让李煜自个掂量去。李煜虽然文弱,但这点意思还是明白了,心里也很不高兴:“我从来就没想过当什么皇帝,这么疑心做什么?”

李煜经常向李弘冀保证没这个心思,李弘冀才释怀。李弘冀能不能最终当上皇帝,关键并不是李煜的得宠程度,只要他不犯下过大的错误,李璟不会轻易拿到他这个嫡长子的。但如果李璟知道了李景遂暴死的真相,呵呵,佛也救不了李弘冀。

李弘冀巴望着老爹早死,可没想到他天生就不是个皇帝命,在周显德六年(公元 959年)七月,李弘冀突然得了暴病,勉强挨到九月,死了。李弘冀的死因,史书称是李景遂冤魂不散,来找李弘冀讨命。当然不可能有这样的事情,但李弘冀做贼心虚,用脑“过度”,呜呼哀哉,也算对李景遂有个交待吧。

李弘冀的死并没有给李璟带来多大打击,毕竟现在的国势比死了一个儿子更加让李璟感动莫名的悲哀,好在还有一个儿子。宋建隆二年(公元 961年)二月,李璟见北方易主,赵匡胤称帝,不知道赵匡胤对江东是个什么态度,心存疑虑。决定迁都南昌,观察一下赵匡胤的动静再做打算。

李璟走前,立吴王李煜为皇太子,留守金陵,正式把李煜这个文弱书生推向了风口浪尖上。李煜虽然一肚子的不情愿,他最愿意做的还是一个名士,自号为“莲峰居士”,一派名士风度,没曾想有一天自己会成为皇太子。其实这也怪不得李璟,李弘冀死后,李煜是实际上的嫡长子,不立他立谁?

和金陵相比,南昌地势偏远,根本不是个建都的所在。群臣都住惯了金陵,也不想来到这个“荒效野外”喝凉风,都劝李璟还是回金陵吧,宋人一时半会也打不过来。

李璟也有些后悔,但犹豫不决,天知道赵匡胤什么时候打过来。李璟茶饭不思,没多久就染上重病。已经“大彻大悟”的李璟对人生已经没什么留恋的了,先主打下来的这份家业传到他这里基本就算报销了,根据经验,赵匡胤的野心不比柴荣小,早晚会下江南的。自己现在死去,也免去了当亡国之主的屈辱,真是大幸。李璟开始绝食,每天只是喝点水,数日后,李璟病死南昌,年四十六岁。

和他儿子李煜后来的悲惨经历相比,李璟确实非常幸运。人都会死去,但做为亡国皇帝,善终的没几个,而且还要受尽屈辱,与其这样活着,真不如死了。虽然李璟很有才华,在“皇帝文化素质排行榜”上,李璟都能排到前列。但想在历史上博得一席之地,靠的不是文才,而是政治能力和军事能力,加上一点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