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遗臭千载“千古一帝”石敬瑭和他有血性的侄子(第2/14页)

不过他和李嗣源的养子李从珂关系很差,两位都是“太子党”,谁也不服谁,经常明争暗斗。到了李从珂“靖难”登基后,石敬瑭更加的恐惧,虽然刚开始还能和李从珂做点表面文章,但这样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要想和李从珂做一个彻底的了断,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任李从珂宰割,要么灭掉李从珂。换成其他任何智力正常的人,都会和石敬瑭一样,选择第二条道路。

唐清泰三年(公元 936年)五月,石敬瑭起兵太原,为了表明自己起兵的正义性,他给李从珂上了最后一道表,上写:“你不是明宗皇帝的亲生子,本没有资格当皇帝。废帝虽死,还有许王李从益在,只要你把位子让给李从益,我就罢兵。”这明显是哄小孩子的把戏,李从珂岂能答应?当即破口大骂石敬瑭:“你这个朝三暮四的小人,你为了讨好我杀害了李从厚,现在又把李从益抬出来当幌

子,有哪个傻瓜会相信?!”

李从珂派遣晋州刺史张敬达为帅,督军讨伐石敬瑭,张敬达会合张彦琪、杨光远、高行周等部合围太原。虽然石敬瑭的个人能力并不逊色于李从珂,但毕竟实力差距比较大,唐军一时占据优势,猛烈攻城。太原虽说是个大城,但奈何不了唐军人数太多,好几次都差点被唐军攻破。石敬瑭派桑维翰火速去找耶律德光,请求发兵支援。

如果石敬瑭仅仅是向耶律德光求救,为了报答契丹人,给点财物做为酬谢也没什么,世界上也没有白吃的午餐。但石敬瑭为了能让耶律德光下血本来帮自己,做出了一件足以让“石敬瑭”这个名字遗臭千年的无耻举动。石敬瑭在给耶律德光的信中承诺,只要契丹出兵帮他灭掉李从珂,他就把卢龙至雁门以北土地尽数割让给契丹,并愿意认比自己小十一岁的耶律德光做义父,说话算数,绝不反悔。

他手下的一号军头都押衙刘知远虽然是个沙陀人,但他的战略眼光和“中国情结”远强于石敬瑭。刘知远力劝道:“主公此举大谬,想让契丹人来帮我们,出点钱就能把这帮贪婪鬼引来,何必割让土地。您比耶律德光大十一岁,怎么能做他的儿子?何况雁北自古就是中国屏藩,一旦失去,契丹铁骑就可以毫无阻碍的驰骋中原,必然会酝成大祸,到时候想后悔都来不及了。”

石敬瑭这时已经被城外的唐军折磨的丧失理智了,自己的利益要紧,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算得了什么?更遑论平头百姓的利益了。石敬瑭不听刘知远苦口婆心,让桑维翰去送信。耶律德光接到这封让他飘飘欲仙的信后,禁不住狂笑三声: “真是天助我也!”他让桑维翰连夜赶回晋阳,告诉石敬瑭再坚守几日,八月十五那天他就率大军赶到。

吃下了定心丸,石敬瑭更加的坚定“革命”的决心。张敬达虽然每天狂攻不已,但就是破不了城,气急败坏,又没奈何。石敬瑭在太原城中掰着手指头在算离八月十五还有几天,可一直等到九月,还没见契丹的一兵一卒,石敬瑭有些慌了,这耶律德光是不是得到了李从珂的什么承诺,中途变卦了?

正当石敬瑭近乎绝望的时候,契丹皇帝耶律德光率领五万铁骑南下,一直来到太原城下,石敬瑭见契丹兵来了,大喜,开门和契丹军会合,大战唐军。唐军里外受困,加上攻城日久、精疲力尽,哪当得起契丹生力军的冲击,被杀的大败,张敬达等人逃往晋安(今太原南)。石敬瑭狂喜不已,急忙出城拜见义父。见着耶律德光,石敬瑭认认真真的给义父耶律德光行了大礼(比较无耻!)。

两人虽说是平生第一次谋面,但却是“一见钟情”,耶律德光对这个比自己大十一岁的儿子非常满意,连说自己有福气。石敬瑭对义父也是崇拜的五体投地,一口一个父亲叫的耶律德光特别舒服,当然主要还是因为石敬瑭许诺的十六州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