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

明明自称土德,这回又玩起“赤乌”来了,土不该是黄色的吗?赤可是火的颜色,对不上怎么办?孙权倒不坚持,下诏说既然上天给了预兆,咱不如改德吧……木在东方,我大吴也在东方,而且木克土,证明我迟早要灭掉土德的曹魏,嗯,很靠谱,也很解气,就这么定了。

生也不行,克也不行

东汉朝正了火德,大家都改穿龙虾袍,也就是所谓的“尚赤”。“尚”是什么意思呢?尚的意思就是崇尚、尊重,说明全社会最尊崇这种颜色。咱们要知道,是先有了德,然后才有相应的“尚色”,换句话说,在邹老教授提出“五德终始说”之前,根本就没有这一套花样。古书上说商朝是金德,服装、旗帜尚白,那都是蒙人的——考古发掘倒是挖出很多商朝的人偶来,大多穿着白衣裳,没办法,那时候印染水平极不过关,素色衣服最多,想不尚都不可能。

等到秦始皇正式采纳五德学说,下诏说咱是水德王朝,这种“尚色”才不再停留在纸面上、理论上,而正式得到应用。可是秦朝尚黑,并不是说秦人都只能穿黑衣服,打黑旗子,兵马俑刚挖出来还没褪色的时候就花花绿绿的,几乎啥颜色都有。尚黑一般情况下是指皇帝、官员们的朝服和祭服,必须以黑色为主色调,军旗也以黑色为最高级,献给上天的祭祀品也得是黑的,比如黑牛、黑马、黑羊啥的。

西汉初年的各种礼仪制度都很粗疏——不粗不行啊,跟着刘邦打天下的功臣们大多是一票大老粗,像张良、陈平那样有学问的挑不出几个来,叔孙通制定新式朝礼的时候,刘邦就提醒过他:“做简单一点儿,要不然大臣们搞不懂。”所以就没有明确尚色,大臣们上朝也是各穿各的,只要别奇装异服,别袒胸露背就得。直到汉武帝定下土德,官员们才统一着装,以赭黄色为主色调。到了东汉呢?文武官员的常服尤其是祭祀服,就变成以赭红为主色调了——没办法,当时印染技术仍然不过关,大红色的衣服又贵又容易掉色,就连官员们也未必人人穿得起。

而五德学说,也从东汉开始演变成了两套算法。一套是邹老教授从黄帝起算的“五行相胜”法,一套是由董仲舒老宗师开头,最终由刘向、刘歆爷儿俩完善的从伏羲起算的“五行相生”法。有趣的是,新学说并没有彻底打倒旧学说,这两套五德系统并行不悖,全都流传到后世。虽然“五行相生”法后来居上,逐渐演变成主流,历代王朝大多采用这种算法,但万一不管用呢?扯不圆呢?说不通呢?这时候“五行相胜”的旧法儿就能派上用场了。

比方说吧,公元144年,也就是东汉顺帝驾崩的那一年,九江郡一个叫马勉的阴陵人发动叛乱,宣布自己是土德,尚黄色,火生土,所以汉朝要灭在他手里,于是自称“黄帝”——这是按“五行相生”的算法来玩儿的。后来这位“黄帝”被朝廷镇压,入土为安,真成了“土帝”。就在同一年,九江郡又出了一个叫华孟的,在历阳起义,有了马勉前车之鉴,证明五行相生的说法不灵光,于是他改弦易辙,宣布说水能克火,老子我就是黑帝——这是按“五行相胜”的算法来玩儿的。可惜天不佑德,王师反走,最后堂堂“黑帝”也落得个凄惨下场。估计这两位九泉下相见,一定会相拥着抱头痛哭吧,生也不行,克也不行,想搞个德性真是太难了呀!

到了东汉末年,张角兄弟率领黄巾军起义,他们的理论基础是道士于吉所写的《太平清领书》,又称《太平经》,经书里称汉为火德之君,而黄巾军自称拜的是中黄太乙神,承的是土德,打的旗号是“黄天当立”——这一节常看三国的朋友们都熟悉吧。继续可惜,这一次土德还是没能“德”起来,可见就算是“哈德”之人,也未必真的能“德”(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