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天荒地老出奇人——天京陷落与李秀成的被俘(第4/22页)

1863年年底,人在丹阳的李秀成拒绝堂弟李世贤让他率军往溧阳共谋“他往”的建议,轻骑回天京。

其实,苏州一失,天京失去最后依恃。李秀成冒险回京,正是想劝洪天王“让城别走”,以图东山再起。当然,他自己母妻家眷在天京,这也是他回京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天京呆了十多年过惯好日子的洪天王懒惰入骨髓,鬼迷心窍,根本不接受李秀成的劝乞,诞妄大言:“朕铁桶江山,尔不扶,有人扶。尔说无兵,朕之天兵多过于水!”洪秀全五迷三道,惶急得失心疯。

李秀成“让城别走”的战略意图,自然在当时是华山一条路,正确无疑。但仔细思之,他的这一策略也有盲目之处:离开天京,能跑往何方?

根据当时清朝曾国藩、李鸿章的判断,李秀成、洪秀全等人逃离天京后有两种可能,一是由浙江、安徽交界处上窜江西、福建,以觅回两广之路;二是窜至江西再绕湖北,与扶王陈得才等人会师联兵。罗尔纲教授研究后认为,李秀成等人原想经江西、湖北出中原,此说最不可信。李秀成一贯轻视天京上游,根本不可能向上游地区突围转战中原地区。其实,李鸿章在清军攻克苏州后所下判断最准确,李秀成如果说服洪天王“让城别走”成功,他们最可能的行进路线就是由浙皖交界处经江西、福建返回广西老根据地,喘息后再图发展。天京失陷后,李秀成的堂弟侍王李世贤率数十万太平军残军,正是按这种回撤意图行走,只是半途兵败,没能回到广西。

话又说回来,即使当时洪秀全同意离开天京进行战略撤退,太平军成功回广西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这一建议只有两广地区籍贯的兵士会赞同,绝大部分长江流域籍贯的太平军将士绝对不会离开江南老家远往广西烟瘴之地。

可怜白骨天京城——“太平天国”的覆灭

洪秀全耍懒不走,李秀成无计可施。

湘军不闲着,于1864年2月28日攻克位于紫金山第三峰的“天堡城”。不久,湘军在太平门外筑两个大堡垒,北固山、洪山皆为清军所夺,堵住第一门大路。天京城至此完全被孤绝。

一路激战,至7月3日,紫金山麓龙脖子一带的“地堡城”又被清军攻陷,天京城完全处于清军登高临低的掌握之下。

天京城自1864年初已经严重缺粮。洪天王仍旧玩“精神胜利法”,派人把天王宫中的草坪上各种杂草拔光制成“甘露”(甜露),让城内居民有样学样,诏令大家吃“甜露”养生。这种东西,“瓜菜代”都不如,吃后不仅不解饱,还会让人中毒拉稀闹肚子。当然,这“甘露”也有来历,《旧约·出埃及记》第16章中,摩西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旷野无食,上帝就赐给他们“甜露”为食。洪天王把神话当现实,把书本神学当饭吃。

毕竟洪天王是条“龙”,福大命好,在6月1日(同治三年四月二十七)即“上天堂”了。曾国藩说他是“自杀”,支持太平天国的一方说他是“病死”。当时和后世不少人都认定曾国藩为表湘军之功而提出的洪天王“自杀说”是错误,但仔细思之,美国传教士罗孝全几年前见洪秀全时他还活蹦乱跳身体倍儿棒,此人不吃矿物质春药,不好饮酒,纵欲和急火攻心不可能让他在天命之年就上了“天”。最有可能的是,洪教主在最后的岁月里精神进入诞妄境界,真的相信自己要上天堂,日日服“甘露”,致使抵抗力日低,加上他不吃药不治疗,小病成大病,其实和自杀差不多。洪天王尸身被宫人裹以黄龙锦缎埋葬,没有棺木。这并非是因为城破前窘急找不到棺木,而是“太平天国”丧葬制度本来就是不用棺木的裹尸而葬。太平军十几年间,只要看见民间有寿材,必打碎当劈柴。他们还喜刨坟掘墓,用死人棺材板筑城、修工事以及作烧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