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回光返照的胜利——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及占领苏常地区的“复兴”(第2/11页)

太平天国领导层补充新鲜血液有好转,大形势却很不妙。安庆、天京两大重镇,清军将已兵临城下,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好在洪秀全也有稍可喘口气的地方,安徽无为、巢县、芜湖皆在掌握中,和州方面粮食屯积奇多,天京城内存粮尚多,两浦道路可通,坚城厚积,自可持之待变。

陈玉成首先发力。他在1858年春天与韦志俊一起在湖北攻占麻城,直逼武昌。李秀成方面,提军出南京后,拼死抢回为清军占领的和州,并乘胜攻克全椒、滁州等地。1858年8月,陈玉成自安徽潜山出发,李秀成从全椒出发,二人于9月17日在乌衣会师,一起合击德兴阿所部清军,杀清军数千人,得胜而前。

太平军乘胜进至江浦县西北的小店,陈、李二人迎面击败清军来自江南大营方面的总兵冯子材部(冯子材与张国梁一样,广西天地会出身,受朝廷招安后,在向荣帐下出力)五千精骑,打得这位日后中法战争中的老英雄仅率二百多残兵狼狈而逃。一鼓而下浦口。九洑州方向的太平军借势渡水来帮战,三方合力,在浦口杀掉清军兵将约一万多人,二破江北大营。

继之,江浦、天长、扬州、六合尽入太平军之手。至此以后,清廷裁撤江北大营建制,江北军务统由江南大营的统军和春加以辖理。

太平军摧垮清军江北大营,克捷连连,但在庐州却遭受了很大压力,湘军勇将李续宾正率军赶往庐州(今合肥)会援。

这位李续宾可是湘军中大名鼎鼎的人物。他是湖南湘乡人,曾国藩老乡。此人书生出身,早年投大儒罗泽南门下受书,一心向学,兼习骑射,是块文武全能的好材料。咸丰初年,罗泽南募乡勇平贼,李续宾即跟随恩师征战,在桂东平乱。日后,他每为罗泽南统领右营。在岳州之战中,李续宾万马军中驰斩敌酋,夺取大旗,一战成名。因收复武昌有功,他得授直隶知州,获赐花翎。田家镇之战,李续宾率二千多湘勇杀敌数千,清廷擢为知府,赐号“挚勇巴图鲁”。这位爷真是位耿耿好汉,身为书生,每战之前,必定大大方方对敌席地而坐,直面枪林弹雨,洋洋不顾。敌人愕然之间,他每每跃上骏马突阵,横厉无前,打得敌人人仰马翻。咸丰六年,罗泽南战死后,巡抚胡林翼推荐李续宾代领其老师手下的湘勇。特别是咸丰八年九江之战,李续宾与兄弟李续宜等人殊死奋战,终于攻克坚城,杀掉了太平军守将林启容以及近两万守军。为此,清廷加其巡抚衔,赐黄马褂,许以专摺奏事。由书生而封疆大吏,短短八年时间,李续宾算是实现了帝国时代知识分子的个人抱负。

本来攻下九江后,长年征战在外的李续宾出于孝顺,已经请假回家省亲探视父母。行至湖北,恰值陈玉成部下太平军攻陷麻城、黄安,李续宾即率兵把对方击走。由于当时他名望太高,京中诸官均推荐他重新领军,暂停休假。胡林翼本人正急于在安徽开拓,就在调都兴阿、鲍超两军从宿松趋往安庆的同时,又调李续宾从英山往太湖方向移动。李续宾闻调即起,留下其弟李续宜将兵守武昌,他本人提八千湘军起行。恰遇曾国藩复起视事,他抽出一千人与老上司。到太湖后,听闻署安徽巡抚李孟群在庐州兵败的消息,李续宾哪里有难哪里上,马上改道赴援。

李续宾这七千人有“兵胆”,一路克捷,连下枫香铺、梅心驿,收复太湖、潜山、桐城、舒城等地,直扑庐州。

陈玉成不敢怠慢,在调李秀成将兵去救庐州的同时,他本人先率军急行,在庐江县一带派部扎营,准备包抄湘军后路。同时,有捻军数万来援,与太平军一起堵住了从舒城方向可能来援的清军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