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个人英雄主义”的绝佳表演——“西征”战役中的石达开(第2/9页)

恶战之中,你来我往,太平军三次用炸药炸塌过德胜门城垣,双方拼死争斗,尸如山积,但最终守方获胜,太平军无法克城。

江忠源终日立于第一线指挥作战,并手刃过数十太平军攻城战士,因此守军勇气百倍。

围攻93天,伤亡数千人,太平军仍旧无法攻克南昌坚城。气怒之下,由于实现不了攻下南昌后由赣西直插入湘的军事计划,杨秀清只得下令撤军,并把主将赖汉英革职问罪,贬入删书局去做“编辑”工作。老赖是洪秀全的妻弟,是“国舅”,所以未遭严惩。后来杨秀清仍旧要杀他,赖国舅想不开,自己在安庆途中投江自杀。

太平军在南昌唯一的彩头,就是在丰城、瑞州、饶州、浮梁、彭泽等地弄到许多粮食运回天京,算是一大收获。

相对于清朝整体国运来讲,南昌之役也是险过剃头。假如南昌城溃,太平军一定会从容杀向湖南,那样一来,刚刚成军的湘军肯定不是对手,曾国藩本人肯定逃不出被杀和被活捉两条路。

如果没有曾国藩和湘军,清朝也就玩完了。

由于江忠源守南昌有大功,清廷诏加其“二品顶戴”。

太平军撤围南昌后,攻占九江。然后,西征部队一分为二,胡以晃、曾天养率一军由安庆在皖北发展,石祥祯、韦志俊率一军溯江而上。

胡以晃、曾天养很能打,接连攻下集贤关、桐城、野城,直扑庐州(合肥)。

庐州四战之地,扼要江淮,实实在在的战略要地。由于田家镇失陷,江忠源在湖北急趋未及求援,他上书自劾,“降四级留任”。没隔几天,即有新诏,任其为安徽巡抚,立命他赶往庐州救急。但由于太平军连陷黄州、汉阳等地,江忠源不能抽出大军出庐州,最终只携两千多兵士冒雨疾行。士兵们中道多病,他本人也染上重病。

经六安时,留下千余人助守,江忠源只带千余人,被人用担架抬着赶往庐州。

庐州守军仅两千人不到,双方合军仅仅三千挂零。未及喘息,太平军杀到,开始攻城。

挖地道,埋炸药,太平军故伎重施,连连炸毁庐州城墙。江忠源纵马回击,率守军拼死抵抗,击退太平军多次进攻。

当时,清朝的陕甘总督舒兴阿拥兵万余人,号称来援,但畏于太平军兵威,逡巡不敢出击;江忠源之弟江忠浚与清将刘长佑统数千兵来救,被拦截于城外五里墩不得进。

被包围一个多月后,庐州知府胡元炜暗中与太平军约降。

得知庐州城内粮食、弹药已空,太平军加紧进攻。1854年1月14日,太平军首先由水西门突入,冲杀入城。

江忠源知事不可为,挥刀自刎。其手下人急忙夺刀,其中一老仆人背上脖子已经出血的江忠源就往城外跑。江忠源奋力挣脱,不顾脖子上的伤口,提刀迎杀太平军。转斗至水闸桥,这位巡抚大人已经身受重伤,怕被敌人活捉受辱,他奋身跃入水潭自杀。

事闻,清廷震悼,赠总督,谥“忠烈”。

由此,安徽22个州县,尽在太平军掌握之中,成为南京以西有力的保卫屏障。

中途又遇新障碍——长沙城下遭败绩

石祥祯与韦志俊所率的另外一支西征军,在西上湖北的途中进展顺利。特别是田家镇一战,他们大败清军,接连攻占黄州、汉口、汉阳,此乃1853年10月底的事情。不久,由于扬州方面吃紧,杨秀清立召这支西征军回援。石祥祯协助秦日纲,韦志俊帮助赖汉英,分军在扬州、庐州等地作战。事毕后,这一支西征军重新配备人马,集军四万,重又掉头西征。

1854年2月12日,西征太平军在黄州城外的堵城,以人海战术拼命冲击清军大营。寡不敌众之下,清军大溃,湖广总督吴文镕投湖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