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开启“二”的哲学(第3/9页)

阎锡山杀李服膺,给李服膺定了两条罪。

“国防工事不好”罪,是强加给李服膺的。1934年4月间,阎锡山曾借在晋北修筑国防工事之名,向南京国民政府申请到一笔巨款,亲派得意幕僚、第61军军长李服膺率部赴山西北大门天镇县一带修筑国防工事。可是,在一年多的修筑过程中,工程困难重重,难以如愿。首先,他从太原领到的施工材料不足,特别是重要建材钢筋、水泥差额太大,远不足所需供配总量和计划请准数的百分之一,且建筑机器和工具少得可怜。其次,塞外之冬,滴水成冰,施工难度加大。加之民夫和工兵的津贴由于层层盘剥克扣,工程实在不能如期开工,直到日军开始进攻天镇时才急忙动工。当日军进攻时,第61军将士们就在这简陋的工事里,拿山西土造的枪炮与用飞机大炮坦克等先进武器武装起来的日军拼搏,尽管打得很艰苦,但将士们不怕牺牲,奋勇杀敌。

那么,那笔巨款哪里去了呢?据知情人士讲,这笔巨款大部分被阎锡山拿到全国各大商埠做自己的发私财的买卖去了。在法庭上,李服膺一听到要把“国防工事不好”的罪名加给自己,便想借机一股脑儿地把一年来在天镇修国防工事施工中窝在肚子里的委屈全部发泄出来,但阎锡山却不容他再作申辩就道出了李服膺的第二条罪状。

第二条罪状是“放弃阵地,擅自撤退”罪。当阎锡山说到“第二,叫你守天镇、阳高,你却退下来”时,李服膺想“这分明是说我是临阵脱逃”。

1937年7月7日,日军侵华战争全面开始。为了推行“两翼钳制、中央突破”的侵占华北的战略计划,日军兵分三路向山东德州、河南新乡和山西大同进犯,然后攻取山西太原和绥远包头。这时中国军队也相应有所布防。8月26日汤恩伯部镇守的南口失守,日军继续西犯,27日攻克张家口,进逼雁北,危及山西北大门天镇。阎锡山便急电隶属傅作义第七集团军的第61军军长李服膺“坚持三天,拒敌西进”。李服膺得令即调兵遣将,火速集结布防御敌。他将南口之战损失所剩的不足一个师(仅六个团)的兵力,布防在天镇、阳高一线(19军布防大同一带)的防线。第61军进入阵地的第二天,日军就发动了强大的火力攻势,先在李家山、罗家山阵地激战数日,屡攻不下,便把矛头指向盘山阵地,在上述阵地战斗中,日军飞机低空轮番扫射轰炸,日达32架次之多,致使我阵地难保,伤亡惨重。第425团的1300人伤亡已逾700人,就这样还是打退了日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鏖战三天后,阎锡山又电令李服膺“续守三天,掩护大同会战”。中国军队将士同仇敌忾,继续浴血奋战,这时伤亡更加惨重。防御工事被炸殆尽,士兵们利用弹坑禾束掩护,用刺刀手榴弹与敌拼杀。第400团伤亡500人,一个营和一个火炮连的官兵大都被压在炸塌的山洞里阵亡,101师伤亡1000余人。在天镇的399团利用地形打伏击受到日军炸弹轰炸后,日军又使用了燃烧弹和瓦斯弹(毒气弹)。守军坚持战斗,坚守七天。在完成坚守六天的任务后,阎锡山又电令李服膺的61军“相机撤退”。守军则连夜撤退了下来。在阳高,414团团长白汝庸亲率残兵300名阻敌登城,与之巷战,伤亡亦重。在大势所趋且无防守时限令的情况下,率残部突围而撤。在上述阵地激战的日日夜夜里,作为一军之长的李服膺,多次到天镇、阳高前沿阵地督战,勉励官兵“继续抗敌,报效祖国”。由于李服膺及其所率61军官兵在六七十里长的防线上拼死阻敌,死守门户达十天之久,使日军难以长驱直入,占领雁北。阎锡山一定要以“放弃阵地、擅自撤退”的罪名置李服膺于死地的目的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