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清王朝的终结(第3/4页)

十月十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他们打死镇压起义的反革命军官,几十人冲往楚望军械库夺取弹药。军械库守军中的革命士兵们闻风响应,一举占领了楚望台。接着,步、炮、重各营和军事学堂学生约五个营兵力,纷纷起义,齐聚楚望台,临时推举原日知会会员、队官吴兆麟担任指挥,向总督衙门发动攻击。革命军士兵们奋不顾身,血战通宵,占领了总督衙门、藩库等重要机关。湖广总督瑞沿仓皇逃往停泊在长江的兵船上。起义军一夜之间占领了武昌城,取得起义的胜利,十一日晚和十二日晨,驻汉阳、汉口的新军也先后起义,不久,武汉三镇便完全为革命党人所控制。

接着,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废除宣统年号。随之,湖南等十三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清政府迅速解体。不久,各省代表到南方举行会议,推选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决议改用公历纪元。由于当年为农历辛亥年,故史称这年的鼎革之变为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结束了二百六十八年的清朝统治,也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帝制。

三、宣统皇帝退位

1912年一月一日,孙中山在南方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随后,孙中山与袁世凯秘密协商,若袁世凯逼清帝退位,就让位袁世凯继任大总统。

和孙中山谈妥后,袁世凯觐见隆裕太后和宣统皇帝。袁世凯跪在地上,毕恭毕敬,装出一副悲伤的样子,假惺惺地挤出几滴眼泪说:“海军尽叛,天险已无,何能悉以六镇诸军,防卫京津?虽效周室之搬迁,已无相容之地……”

袁世凯的言外之意是请宣统皇帝退位,当时宣统帝溥仪仅是个六岁的孩子,当然不能明白,主事的隆裕皇太后心里知晓,眼泪流了出来,她擦了擦眼泪说:“大清天下断送在我们手中,我们愧对祖宗啊!”

袁世凯叹了一口气说:“皇太后不要过于伤心,世事变迁,不能由太后一个人承担责任,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

袁世凯没说完,隆裕皇太后急忙问:“如若退位,那民国将如何待我们?”

袁世凯说:“紫禁城前边的三大殿归民国,皇上、皇太后等一切尊号不变,仍住在乾清门后的宫室,所有皇室财产仍旧归自己所有。这些优待条件鄙臣均已拟定好,请太后过目。”

说着,袁世凯从口袋中取出几张纸,递给隆裕太后。隆裕太后接过纸,只见上面写着:

一、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

二、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发银四百万两,俟改铸币后,改为四百万元。此款由中华民国拨用。

三、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

四、大清皇帝辞位后,其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中华民国酌设卫兵,妥慎保护。

五、光绪皇帝未完工之陵墓,仍旧按原计划修造。所有经费,均由中华民国支出。

六、宫内原有各项人员,照常留用,但以后不允许再招进太监。

七、中华民国保护大清皇帝之私有财产。

八、原有禁卫军,由中华民国陆军部管理,俸饷如旧。

隆裕太后看罢,抽泣呜咽了一阵,然后一把将溥仪搂在怀里,轻轻地说了一句:“可怜我们孤儿寡母。”

1912年二月十二日(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隆裕太后发布了由张謇幕僚杨廷栋执笔,经张謇润色,袁世凯审阅的《退位诏书》。其文清雅,极致文思,颇为得体,可谓大格局,亦为大手笔,把一代皇朝之终结,中华两千年帝制之终结,说得轻松而洒脱。兹录如下,以示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