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暗流汹涌(第2/3页)

“妙。妙哉!”刘冕击节赞叹,“狄公果然智深如海,在下佩服万分!能将人心人性剖析得如此透彻、将人性看得如此清楚,狄公真不愧是有大智慧之人!”

“呵呵,天官过誉了!”狄仁杰笑着摆手,“老夫别无所长,唯独对皇帝多了一些了解。天官可能有所不知。老夫这些年来虽然官职低微,但一直承蒙皇帝信任与器重屡遭提拔。她也将我视为心腹近臣与私交好友,时常无话不谈。老夫对天官说了这些也算不得是出卖她人家吧----这既保护了天官又让皇帝亲近了能臣。更让朝堂趋于稳定与和谐。如今这朝堂啊,暗流汹涌,大家就彼此照顾着点吧。谁翻了船也不是什么好事。”

“狄公所言甚是。”刘冕说道。“早些天。薛兄也与我说起过一事。就是皇帝打赏地时候。我不妨表现得洒脱一点大方地接受她地赏赐。薛兄还给我说了秦国王翦地故事。我认为这个比方说得恰到好处。这以后。我刘某人恐怕要换换路子来走了。”

“天官自行掂量就好。”狄仁杰呵呵地笑。“人在这朝堂之上。身不由己地时候太多了。只要不危害到大多数人。些许变通与圆滑是必不可少地。毕竟保护自己没有什么不对。对了天官。老夫还有一件事情要请你帮忙。”

刘冕道:“狄公直言便了。”

“是这样地。”狄仁杰皱起了眉头。“你离朝数月。神都那边发生了一些事情。老夫在西京颇感鞭长莫及爱莫能助。至从皇帝登基之后。李昭德就表现得很心急。他一方面态度强硬地力挺李旦入主东宫。一方面与武三思一党地人正面冲突表现得非常刚直火烈。本来他地性格就比较刚直。皇帝登基之后任他为文昌左相提为当朝首辅。这些日子以来。他先后干出了几件大事。让朝堂之上隐约风传出一些李昭德专权地流言。”

“什么大事?”刘冕与薛讷一起问道。

狄仁杰吁了一口气凝重地说道:“周兴等人被清除后。皇帝并没有放弃酷吏制度。很快给御史台补充了新鲜力量。而且提拔来俊臣为太仆少卿。其中候思止就以告密得以晋升而且很快成了来俊臣地得力帮手。前不久。李昭德寻了个借口将候思止杖杀于皇宫城门。此举虽然深获百姓拥护与赞叹。但是也震惊了朝野让武党之人对之咬牙切齿。候思止是来俊臣地帮手。那便也是武党地鹰犬。打狗欺主。武三思等人绝对不会善罢甘休。偏偏李昭德又是刚烈之人。一向对武三思等人不屑一顾。因此。前不久又干出了另外一件轰动之事。”

“何事?”

“事关东宫。”狄仁杰说道。“武三思或许是想试探一下皇帝的态度。于是暗中安排了王庆之等人纠集一些人在皇宫前请愿,请皇帝立武三思为储。此举效仿了当初他们请皇帝登基时地举动。皇帝心中自然不悦,但也不好撕破面皮来责备当初帮助自己登基的王庆之等人,于是采取了一个漠然视之的态度。王庆之那些人见皇帝没有反对就以为此举深得皇帝之心,于是越闹越凶,纠集了数千人在宝城游行请愿。皇帝便将此事交由李昭德处理……李昭德便将王庆之等人抓了起来,以侵扰皇宫意图谋反的理由将其杖杀了。”

刘冕皱眉道:“其实皇帝恐怕也是想杀了那多事的王庆之。管什么事不好居然管到皇帝的家务事去了。李昭德此举也算是深得帝心。只是可惜……他恐怕是办了好事,又要背黑锅了。”

“地确。”狄仁杰叹息一声道,“所以说伴君如伴虎。皇帝想杀王庆之。自己不愿意动手。让李昭德杀了,又会反过来责备他。因为王庆之可是之前拥护皇帝登基地功臣之一,就这样杖杀了会让皇帝背上一个卸磨杀驴的骂名。皇帝当然不能背骂名。因此只好李昭德背黑锅了。因为杖杀王庆之一事,皇帝当众责骂了李昭德。偏偏李昭德不能理会其中奥妙,还强项向皇帝进言说自己是在禀公办事依律裁处……哎!这个李昭德。虽说是个难得的人才而且一腔正气,可是有时候脾气的确是差了一点,而且思虑不够周全。老夫觉得,他现在比较危险。不仅是武三思等人欲除之而后快,恐怕连皇帝也有点忌惮他了。毕竟朝中流传着许多李昭德专权擅政的流言,皇帝不可能听不到。再加上这几件事情他都处理得比较过火……以皇帝的性格,恐怕是容不下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