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全方位战争(第3/4页)

群臣中间响起轻微的哦声,许多人深以为然的点头表示认可。

武则天也颇感欣慰的点点头:“姜是老的辣。黑齿常之,你接着说。”

“是。”黑齿常之这下更有信心了,说道:“但是,刘冕仅仅是扼守灵州,仍是远远不够了。微臣设身处地的为他着想。认为他现在按兵不动也是有着不得已的苦衷----原因就是。他担心河陇空虚默啜长驱直入后直指关中!如果当真如此,那灾难可就不是几个州县蒙难那么简单了。长安受敌关中震动。伤我中原根本!因此,不管北疆地战局如此纷纭错踪,我们所要做地就是稳固关中、紧守河陇。微臣建议,提一师镇定岐、径关河。那里是关中咽喉门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纵然默啜二十万铁骑一齐杀来,也可力保关中无虞!只有后方稳定,刘冕的右卫大军才能放心大胆地做出下一步部署,出兵歼敌!”

“此论甚高!”武则天欣慰的点头赞道,“默啜起倾国之兵来犯,绝对不是为了图几个州县、做几翻劫掠就肯善罢甘休。他的野心远比骨咄录地要大。上一次的吐蕃使团案就说明了这一点。此人狼子野心垂涎中原已久,这一次联系奚族契丹一起兴兵来犯,其志不在小。说不定吐蕃人暗中也与其有勾结。万一我们中他疑兵之计提兵北上致使关内空虚,他们的铁蹄就要尽踏河陇直指关中。如若当真如此,则是真正的灾难要降临!”

“太后英明!”黑齿常之大声赞叹。余下众人也跟着拍了一阵马屁。

武则天的心情舒缓了许多点头微笑:“黑齿公不愧是久战元勋,此番论战眼光独到一针见血。只是不知此时灵州军情如何……”

武则天话未落音,殿外传来司礼监臣的长呼:“启奏太后,灵州八百里加急军报!”

武则天喜上眉梢:“呈上来!”

军报呈来,武则天有点迫不及待的展开来看。片刻过后,她突然放声哈哈的大笑一巴掌拍到了桌案上:“真是英雄所见略同----黑齿常之。刘冕竟在二千里外与你不谋而合,上谏朝廷肯求点派长安左玉钤卫薛讷提兵镇守岐州,扼守河陇咽喉稳固关中,以便了却他后顾之忧方能出击御敌!”

黑齿常之面露喜色:“军情如火,那就请太后即刻发兵!”

“嗯,很好……”武则天颇有深意的看着黑齿常之点了点头。然后长声道,“制令,左玉钤卫大将军薛讷,即刻挥师西进镇守岐州。予表其为岐州都督,听令于朔方道行军大总管刘冕麾下行事。上官婉儿,即刻拟旨下发!旨到即行不得有误!”

“是!”

数日后,灵州长城之上。

刘冕微眯着眼睛举目远望,茫茫的戈壁上一阵白气蒙蒙,天气更加炎热了。他穿在身上地盔甲都有些被晒得发烫了,内衣则是湿了个透。

马敬臣在他身边絮絮叨叨:“天官。日子一天天捱下去,军心越来越躁动了。大家都知道了丰州一带军情如火,我军却是按兵如动稳如泰山……长此下去。我担心军心有变哪!”

“要是这么容易就变,那就不是军心,更不是右卫的军心了。”刘冕的表情很平静,依旧看着远方,“越是这种时候,为将者越要坚信自己的判断、越要稳定心态。成败往往就在一念之间。或许现在默啜就紧密的盯着我们。只要我们一动,他就马上乘陷南下袭我身后了。其实,他恐怕比我更加躁动不安。因为他的疑兵之计,好像作用并不是太大。”

“哎呀,我还真是头一次打这种仗……”马敬臣恼火地用拳头砸着城砖,“好闷气、好糊涂!要么就真刀真枪痛痛快快的厮杀一场。这样猜来猜去躲来躲去,真不是个滋味!”

刘冕暗自笑了一笑没有说话。心中却道,眼下这是一场从上到下全方面的战争。大唐与突厥之间不管是朝堂政治还是军队实力都在进行较量。如今正是我与默啜、敦欲谷这场心理战的最紧要关头。谁最先沉不住气谁就要露出破绽。他们的短板就在于,二十几万大军往来驰骋于千里疆域上。累也要活活累死。再者。他们急需掠夺物资来补给本土的供给,军中的将士一定比他们更加急躁;我唯一担心的。就是朝廷上那些人会不会依旧信任我、会不会接受我的提案出兵镇定岐州。但愿武则天的疑心病不要在这时候发作,否则这场仗还真地没法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