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天命(第2/4页)

正因如此,刘冕在右卫中的威信如日中天。众将士只要说起刘天官之名,都战战兢兢肃然起敬。私下里有人给刘冕起了许多的绰号,譬如屠夫、阎王、圣者、佛陀、妖怪、神仙……总而言之,右卫之中已经没人把他当作是一个凡人。而鬼龙营的将士们,则把刘冕当作了自己的另一半。对他绝对的信任、尊敬、畏惧和服从。

右卫大军七万余人,如同人身体上的若干器官和肌肉骨胳,现在已经组成了一个鲜活的人。而刘冕,则是这个人的大脑,统领全身上下每一个细胞。

新加入的司马王,则是扮演了心脏的角色。司马,在大唐军中相当于现代的指导员。王是一个办事谨慎、稳妥、又聪明的人。他的到来让刘冕有一种如虎添翼的感觉。之前的姚崇办事固然也很得力,但他毕竟是纯文职之人与自己之间有着一些隔膜。王则是军旅世家出身,文武兼休才学出众,深得刘冕之心。刘冕对他很有相见恨晚之感。虽然王只是这支军队地六品司马。却非常出色的将刘冕地所有意愿和意图,完整的贯输给了全军上下。就如同是一个人的心脏。将血液输送到了每一个细胞。王的到来,就如同带来了化学反应中催化剂一般的效果,让这支右卫大军很大程度的加快了磨合。再者,由于王博学多才学识广博又与刘冕非常投缘,他很快也成了刘冕的私交挚友与重要智囊。这样地人物,在刘冕的身边是非常稀缺的。因此,刘冕对王非常之器重和信任。也有意将王塑造成自己在右卫中的代言人的形象,隐约已经成了右卫的第二号人物、军师一般的存在。

另一个新加入地重要人物,是原朔州司马、黑齿常之在鹰扬卫时的副手郭虔。他从朔州千里之外赶来,融入右卫的时间最短,却是最快进入了角色。郭虔还很年轻,只有二十五六岁,但是已经有了十年从军史。他跟随黑齿常之南征北战熟于军事。在军事方面很有些天才。他给刘冕的整体感觉是:睿智、有想像力、有冲劲有创造力,而且是个很难得的实干家,尤其擅长行军打仗时的出谋划策,临阵对敌的经验也相当丰富。尤其他对军旅地熟悉与热爱,很快就融入了右卫、融入了刘冕所在将军集团的***。以最快的速度成长为刘冕地得力助手。

年轻而能干的郭虔与经验丰富忠心耿耿的马敬臣,就是刘冕的左膀右臂。亲翊府的两个中郎将张嵩与郭知运,则是刘冕的两个拳头。这两个都是不折不扣的猛将。张嵩是典型的张飞风格、悍不畏死的猛将军;郭知运则是技巧型地赵云式猛将。二人相得益彰。

魏升魏晃这两个新生代地小将军,则是刘冕私下陪养的秘密武器与重要地新鲜血液。在刘冕的鼓舞、刺激、鞭策与调教之下,这对兄弟的身上充满了活力、冲劲、野心与报负。虽然他们只是小小的左右郎将手下没有直接的军队指挥权。只是张嵩与郭知运的副手,但他们的存在无疑给右卫增添了一丝年轻人身上独有的狂野的气息与热血激情。

就这样,从刘冕以下的所有将军们的气质,一起完美的融合到了这支右卫大军中。全军上下体现出沉稳内敛又不失彪悍与狂野的特质。如果说此前的右卫,是一块所有人都知道它珍贵无比的璞玉,现在经过刘冕的精心雕琢已经变成了那块流传千古的美玉---和氏璧!而且刘冕知道,右卫还有更多的潜力存在,还有更大的进步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实战的打磨。它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异彩!

一夜东风起。第二天起来天放大晴。太阳透过厚实的云层洒在一片热火朝天的军营里,给其中增添更多生机。

刘冕骑马小跑在训练场上。观看众军操练。刚刚结束了大军实战阵形演练,现在是分队的个人技艺训练。刘冕时不时跳下马来和将军凑到一起,指导一下他们的射艺或是刀枪箭法。薛家方天画戟十三式,刘冕已经将前十式练得滚瓜烂熟。戟法灵活多变融合了诸般兵器的特质进去,刘冕可谓触类旁通,指导其他兵器的演练也是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