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冥冥定数(第3/4页)

刘冕想到了一个问题。其实,至从武则天打压了李氏皇族、关陇仕族,以及裁去了军队中的程务挺、王方翼、黑齿常之等人之后,她急需提拔新的官僚将领为己所用。每提拔一个人。就是一笔投资一场赌博。是输是赢。则取决于她地眼光。

我刘冕地能力与潜力,无疑是武则天最看好的。可是她无法确定我是否真的完全忠诚。因此。她不惜投入了巨大的成本,这其中包括:最大程度的信任,与自己最宝贝的女儿:太平公主!

短短的两三年之内,我刘冕从一介囚徒,一跃成了十二卫大将军之首、当朝最有实权地军方代表之一。这仅仅是偶然吗?

若非我早已了解这段历史地走向、顺应并推动了这段历史,恐怕非但做不到平步青云,便早就粉身碎骨了。这其中的因果,很微妙,常常使人有一种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地错觉。

但回头时,方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原来,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世上,本没有那么多的偶然。也许武则天也并非一切智珠在握,她也只是在顺应这个时代的潮流,在做着一切该做的事情。她是精明的政治家,因此能够做出许多准确的判断与决定。其实,历史人物的成败,并非处决于谁做得更对,而是谁更少犯错。武则天在顺应时势,我亦在顺应时势,于是我们二人不约而同的走到了一起。虽然有着不同的目的与追求,但至少表面上,我们因为共同的利益而一拍即合。

就是这样。说穿了便是如此简单。

在此之间,我刘冕与太平公主的感情,只是这一拍即合的附产品。可是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附产品会带来什么样地蝴蝶效应。就没有人知道了。

接下来的两三天里,刘冕基本上是和武则天在一起,商讨许多重要的军务与长安的政务。虽然刘冕只是个右卫大将军,可实际上已是长安数一数二的人物。大唐尚武,重军功,有实权的将军同时也就是朝堂之上最有发言权的政客。长安的事情都不是小事,武则天也很谨慎。在许多事情上,对刘冕反复交待。

同时。还有一件重要地事情有待商榷。老宰相苏良嗣已然八十多岁,年前就提出辞呈想要乞骸骨回家养老。武则天一直不允,让他留守西京。如今老人家身体当真不行了,武则天迫于无奈,也只好另派他人。这个人选,并不太好定。武则天与宰相们商量多日,都没有好的结果。

以前,西京留过的职务落在刘仁轨与苏良嗣的头上,统率军队的是张虔勖。如今刘仁轨死了,苏良嗣要卸职。太平公主显然看张虔勖不顺眼已被刘冕取代。这一套官僚班子,要全部换人。因此,武则天就不得不考虑太平公主与刘冕的意见。

于是,武则天让刘冕去袭芳院找太平公主,商量一下。商定之后,再报知武则天裁定。

刘冕暗提一口气上来:去吧!该面对的,总是要面对的!

袭芳院,太平公主的新房。一切布置仍未撤去。放眼看来喜气洋洋。刘冕也没有唐突,先请一个宦官去通报一声,说要来访。在这里闲了十来天的太平公主听到这样地好消息险些跳了起来。急忙命人拆去那些喜帐摆设,将院内打扫一净,自己也换上了最喜欢的一套盛装,细下打扮准备迎接。

武攸暨识趣的找了个借口,出宫游玩去了。

当刘冕出现在袭芳院门口时,满以为会有许多兵甲护卫、宦官宫女伺候,不料等着他的就只有一个老宦官邱大友。

邱大友笑眯眯的点头哈腰:“大将军可算是来了。快请进吧,公主殿下就在里面等着呢!”

刘冕暗自好笑。如果我是来偷情的。那便真是史上最强大的小三了。

既然如此。索性来之则安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