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三顾茅庐(上)(第2/4页)

“哦。是是是!”罗远庆仿佛开了窍儿。连连拱手拜道,“大将军果真病得厉害。那就请好生休养。卑职回府之后会差府里的送来一些滋养的补品,不成敬意。卑职不敢打扰了,告辞告辞!”说罢,如同逃一般的走了。

刘冕冲韦团儿抛了个笑脸,以示嘉奖。

待那些人走后,韦团儿笑嘻嘻地凑上来:“将军,我这么说妥当吗?”

“妥当,有什么不妥当的。”刘冕漫不经心的道,“朝廷俗例罢了。休职官员久久未归,例行召唤。上报一下病情,足以应付。”

“噢,没事就行。”韦团儿放下心来笑得灿烂,“将军,你说那几个媒婆,能给老爷相到好姑娘家吗?”

“相不到,也得相。”刘冕笑了起来,“我足足请了七个媒婆给我爹物色续弦的对象。我就不信了,若大的一个汴州,会没人想嫁给我爹?”

“我猜呀,用不了多久你刘家庄院前要排起长龙了!”韦团儿咯咯的笑了起来,“刘老爷人慈善、敦厚,而且有田有产更有你这个得力的儿子。谁不想攀龙附凤呀?”

“攀龙附凤的一概不要。”刘冕把手一挥,“就要实诚人家地女子。”

韦团儿笑得更灿烂了:“将军,这究竟是老子给儿子娶媳妇,还是儿子给老子相亲哪?”

“笑你个头,你这呆瓜没大没小!”刘冕拍了一下她地头,自己也忍俊不禁笑了起来。

果然,才第二天,刘府里当真热闹上了。

一群媒婆带着十里八乡物色来的姑娘家,足有十几二十余人,齐齐涌到了老刘家地庄院里。不管是媒婆还是姑娘家的人。都暗中较着劲儿。生性敦厚的刘俊吓傻了眼:这是打仗啊还是怎么?!

刘冕出来主持大局了。精挑细选替自己选了三个后母:苏氏,三十余岁没有孩子的寡居女人。远近闻名的贞节烈女。人虽然没什么姿色,但好在贤慧实诚;秦氏,眼高于顶到了二十岁没有嫁人的黄花大闺女,县城里某个书香门第地独女。虽然略显娇惯,但也是个知书达理之人。嫁进老刘家当续弦也不见得就会亏了她,人家姑娘倒也乐意,挺喜欢刘俊这样的实诚人;还有一个水嫩嫩地小少女。年方十七八岁,是本村地甲的女儿。村里街坊都竖起拇指称赞的好姑娘。人勤快嘴巴又甜,更重要的是好像挺早就对刘俊有好感,以前就常常来老刘家逛玩了。

大唐民风可是开放得紧。老翁续弦、寡妇再嫁,没什么大不了的。老刘家本就是本地有名的豪主,刘俊本人名声又极好。这些女子的娘家都挺乐意将女儿嫁过来。刘俊呢,虽有点不好意思,但也都表示满意。

刘冕心中暗笑:成熟地年轻的肥的瘦的。我可都给老爹挑来了。以后我远在外地,也不用操心我老爹独自一人寂寞没人照顾了!

刘大将军办事雷厉风行,当下拍板这三个女人都要了。一起嫁过来给刘俊当妾室。因是续弦,不立正妻。大家伙儿也没什么好争的,都一样大。

于是都挺服气,欢欢而散各自回家做准备了。

刘冕别的没有,独不缺钱。临行之时虽然带得不多,一袋儿黄金总是有。他将这些东西交给了刘俊对他道:“爹,我也没什么可孝敬你地。这些钱,都是干净钱,你拿来娶亲安顿家生。老刘家在这里。也算得是有个家业了。过几天把婚事办了。我也好安心回洛阳述职。朝廷已经在催了。”

刘俊接过钱来放到一边。拍着刘冕的手:“冕儿,正事要紧。朝廷在催。你就去吧。这些事情,爹张罗得过来。”

刘冕展颜一笑:“这等喜事,做孩儿的我就算在千里之外也要赶来。哪有在家却要走地道理?不走。”

“呵呵,爹自然是喜欢你在家多住些日子的!对了,你的婚事……”刘俊说了一半又打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