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知兵者不好战(第3/4页)

“好!”赵郑重的一点头,“幽州已经有几年没开过战了。契丹人一直蠢蠢欲动。借这个机会教训一下他们,也不是坏事。”

当晚,刘冕和芙玉与胡伯乐取得了联系,在城中一家客栈中密会。

芙玉一开口就说了一个让刘冕惊讶的消息:“刘冕,我花了两天的时间在城中搜寻契丹人的眼线,一无所获。按照约定,城中至少有五处契丹人留下的暗线。可是现在看来,已经是全部撤走了。”

刘冕眉头一皱:“这么说来,敦欲谷已经是对你失去了信任,临时改变了计划,不会在幽州这里开展什么行动了。”

“我也是这样想地。”芙玉说道,“敦欲谷派两万人奇袭代州失败损失惨重,以他的智慧肯定会猜到是我临阵倒戈投诚了唐军。既然对我已经不再信任,那么奇袭幽州的计划肯定会作废。”

胡伯乐不无遗憾的道:“这么说来,我们是白忙活了一场?”

“也不能这么说。至少可以让突厥人和契丹人知道,我们已经有所防备了。”事到如今,刘冕也只得如此说道:“战争毕竟不是什么好事。能少打几仗,就少打几仗吧。这一回突厥人可是吃了大亏,数万兵马折损下来可是大伤元气。我们燕然军也伤亡惨重而且成了疲惫之师,更重要的是战火烧了这么久,边关的百姓人心惶惶,不是什么好事啊!”

芙玉长长的吁一口气:“不打仗还好一些……上次见到一下死那么多人,我到现在每天都还做噩梦!”

第二天清晨刘冕方才从驿馆里走出来,就遇到都督府地官吏来请。说大都督赵有重要事情请他相商。

刘冕来到大都督府。赵远远地就哈哈大笑迎上来:“刘将军,你可真是一员福将啊---来来来,今天有好事告诉你!”

“何等好事?”刘冕疑惑问道。

“先看这封信。”赵颇为神秘的递给他一封信。

刘冕拆开来看,不禁有点婉尔----契丹首领李尽忠写来地书信。

信中大概说了这么几层意思,一是佩服唐军的战斗力,二是表示绝无反叛大唐之意,不会主动挑起边疆战事;三是有意派使者入京拜谒以示友好。

“呵,我还准备今日和大都督说,契丹人可能不会打这一仗了。”刘冕不禁笑道。“看来他们的确够滑头。不仅是不打仗了,还要来主动修好,怕我们去主动寻衅找他们的麻烦。”

赵冷笑道:“契丹人向来如此狡猾多变。眼看着突厥人在河北的战局失利,我大唐占得了绝对优势,他们就如墙头草一般朝我们这边倒过来了。也罢,这种事情我们不便处理,就交还给朝廷去办吧。刘将军。你意下如何?”

刘冕寻思了一阵,说道:“如此也好。能少打几仗就少打几仗吧。毕竟也能减少一些咱们自己兄弟的伤亡。不过,不排除这是契丹人混淆视听的诡计,幽州地戒备仍要加强。等见到了他们的使者再说。”

“如此甚好。”赵表示赞同。其实他是封疆大吏,这种事情他自己拿主意就行了。就因为刘冕是御前大将。他才特意问一问刘冕的意见。免得拂逆了太后的意思,这官可就不好当了。

刘冕自己心中暗吁一口气:幽州之战终于可以免去了吗?

兵法上说,知兵者不好战。现在刘冕才算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

真正上过战场、懂得什么是战争的人,是不会轻易挑起战事的。所以兵法上才说,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上策。

三天以后,代州地马敬臣也派人送来消息,说代州一切正常,并没有突厥人前来奇袭。刘冕也算是彻底了放了心----看来,这场战争是快要结束了。

当天。契丹人的使者进了幽州,大都督赵和刘冕一起接待。来的使者,是契丹首领李尽忠的亲信部酋、契丹八部的首领之一孙万荣。孙万荣地曾祖父孙叔曹,曾率众在武德年间归附大唐,被武德皇帝封为云麾将军、辽州总管。在契丹也算是一个有份量地人物。李尽忠谴他为使,也算是表达了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