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大戏开演(第2/3页)

李旦继续发话:“李贤长子李光顺,也一同赦罪,复为乐安郡王;另封次子守礼(原名光仁)为咸阳郡王、三子守义为汾川郡王;女思倩为蓝田郡主;原配容氏为潞王妃。”

“微臣谢陛下隆恩。”李贤再拜。这种赏赐也是预料之中的,并没有任何出格的地方。说穿了不过是把从他身上夺去的东西稍稍归还了一点来。

刘冕也竖起耳朵来听着。前面这一截儿不过是开场动画,真正的好戏应该马上就要上演了。

“潞王请起。你……还有何请求吗?”李旦说话了。说完就直直的盯着李贤在看,眼神中流露出许多地担忧与惊慌。因他为也知道……接下来。李贤很有可能会说一些令人震惊的事情。按照大导演武则天的安排,他这个皇帝的戏份到这里差不多就该结束了。接下来的桥断,他只能当个看客。

李贤缓缓站起身来,略微轻抬了一下眼睛,眼神从刘冕身上掠过。看向了他身后的龙椅和那副珠帘。然后。李贤又迅速的将眼神收敛起来,只看着自己拱起的双手。

文武百官的眼神也全部定格到了李贤身上。朝堂之上鸦雀无声。空气仿佛也要凝固。

李贤深呼吸一口:“微臣得蒙天恩福泽,本不该再作奢想。但微臣斗胆……的确还有四件事情要禀明太后与陛下,并请求恩准。”

四件?

所有人一起抽了一口凉气---这李贤哪,还真是给他阳光就灿烂了!狮子大开口啊,一求就是四件事情!

朝堂之上出现了一阵小小地骚动。武则天的声音恰在时机的从珠帘后传出:“肃静----潞王,你且说来。”

“谢母后。”李贤拱手一拜,轻轻一抬眼瞟了刘冕一眼。

刘冕看到,李贤的眼神中流露出些许的惊惶与哀伤。刘冕急忙递给他一个鼓励地眼神,李贤轻轻眨了一下眼睛,表示会意。

“太后、陛下,微臣请求地第一件事情,是请求恩准微臣,前往乾陵守孝。”李贤低下头来,一字一句徐徐道,“先皇去世之时,微臣未能在他身边送行,有悖为人子、为人臣之大伦,是为大不孝大不敬。父皇仙逝,微臣哀莫大蔫。如今只想在乾陵陪伴父皇一段时间,聊表思念之情,并肯求他在天之灵的宽恕!”

这话说完,众人都没有表现出什么疑惑。李贤向来就有贤德淑雅之名,提出这样地请求与他的作风十分相近,并不出乎人的意料。只是大家也都心知肚明,李贤此举一来是为尽孝,二来也有避祸的意图。自古皆是一君立、一君废。他弟弟当了皇帝,这个前太子留在朝堂之上只会是碍眼。如此主动退避,不失为聪明之举。

武则天的声音平静的传来:“此举大善,予心甚慰。你父皇临终之时还多次念起过你。你如今去陪伴他一些日子,或许能告慰他在天之灵。那便这样吧,你带上你的妻妾子女,一起到乾陵去守孝。羽林军飞骑左使何在?”

“末将李知士听旨!”一人闪了出来,大声应诺拱手而拜。刘冕细下一看,那不是李知士吗?原来他回朝之后被封为了羽林军飞骑使。

羽林军也是皇城御林军之一,相当于中央警备团的编制。而飞骑则是羽林军中的精锐军士,历来镇守皇宫北面最有名的一处地方:玄武门。历史上大唐的飞骑也称百骑,后来又陆续改称为千骑、万骑。是北衙(皇宫御林军的总称)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仅次于千牛卫的皇帝御前近卫。

武则天朗声道:“李知士,予命你率一百飞骑戍守皇陵,在潞王左右护卫听用。”说到这里,武则天轻轻的顿了一顿,将声调抬高了一些:“予赐你临机专断之权----谁要是敢在乾陵暗图不轨惊扰先帝安宁或是针对潞王不利,你可以先斩后奏!”

“末将得令!”李知士大声应过。